东山魁夷(第2/3页)

来到下鸭这地方,蓦然从车窗向外一望,东面天上不正飘浮着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吗?我吃了一惊。本来我是想站在圆山的樱树林前,观赏那刚刚从东山露出笑脸的圆月。它一旦升上高空,就会失掉特有的风韵。我后悔不该在大原消磨那么多时光。

我急匆匆赶到圆山公园,稍稍松了口气。所幸,这儿靠近山峦,一时还望不见月亮的姿影。东山浸在碧青色的暮霭里,山前面一株枝条垂挂的樱树,披着绯红色华美的春装,仿佛将京都的春色完全凝聚于一身似的。地面上,不见一朵落花。

山头一片净明,月亮微微探出头来,静静地升上绛紫色的天空。这时,樱花仰望着月亮,月亮俯视着樱花。刹那之间,消尽了游春的灯火和杂沓的人影。四周阒无人声,只给月和花留下了清丽的好天地。

这也许就是常说的奇缘巧遇吧,花期短暂,难得碰上朗照的满月;再说,月华的胜景也只限于今宵,要是碰上阴雨天气,就什么也看不到。此外,还必须有我这个欣赏者在场才行。

这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不管在什么场合,应当意识到风景的惠顾只能有一次。因为自然是活生生的,它在不断地变化。而且,眼望着风景的我们自身,也在天天变化着。不断流转的命运在描画着生成和衰灭的圆环。从这一点看,自然和我们都连结在一条根上。

如果花儿常开不败,我们能永远活在地球上,那么花月相逢便不会引人如此动情。花开花落,方显出生命的灿烂光华;爱花赏花,更说明人对花木的无限珍惜。地球上瞬息即逝的事物,一旦有缘相遇,定会在人们的心里激起无限的喜悦。这不只限于樱花,即使路旁一棵无名小草,不是同样如此吗?

自然景物令人赏心悦目,这个体验是我在战争中获得的。那时想到自己的生命之火就要熄灭了,处在这样的境况里,才发觉自然景物却充满了旺盛的活力。于是,我受到了强烈的震动。过去在我的眼里,这些景物都是平淡无奇,不堪一顾的呢?

战争结束以后,在贫困的年代里,我也陷入苦难的深渊。冬天,我伫立在凄清寂寞的山峦上,大自然和我紧密相连,这才使我的心境感到充实而满足,我心中产生了对生活的切实而纯真的向往。

作为风景画家,我就是从这样的基点出发的。其后绘制的《路》,画面中央有一条路通过,两侧只有绿草,构图十分单纯,这风景随处都能找到。但是,这幅作品却表现了我的满心的情思,它所象征的世界,似乎是和许多人的心相通的。人们看到这幅画,都会想到自己走过的道路而感叹不已。

国立公园和名胜地的风景,各自具有优美的景观和意义。即使在最平凡的风景之中,人们也应当找到与自己的心灵息息相关的地方来。

我是个喜欢旅行的人。我在超越北极圈的遥远的拉普兰,午夜里看到过不落的太阳。那是多么神秘的光景。那是完全脱离人间的荒寥的风景。它强烈撼动着我的心。然而,我在北欧之旅中作为白夜的景色所描绘的是瑞典波的尼亚湾港湾的海滨,以及芬兰湖泊地带一望无垠的针叶林和湖泊的风景,那里都是人们可以居住的地带。

我所喜欢描绘的不是人迹罕至的景致,而是富有生活情趣的自然风物。然而,在我所描绘的风景里,可以说,几乎没有人物出现。其中一个理由是,我所描绘的风景是人们心灵的象征。我是通过自然景物本身抒写人们的内心世界的。

只有一次,在我的风景里难得地出现了点缀。那是一套组画,风景中出现的不是人,而是一匹白马。虽然远远看起来很微小,但白马却是画面的主题。整个风景都起着背景的作用,反映着白马所象征的世界。

我喜欢古拙、小巧的城镇。在那里,连房屋的墙壁上都浸染着几代人的体温。我感到山城镇里人们的生活,保持着人们特有的悠然情调。我看到德国的古都,每个窗边都开着美丽的花朵,那是向过路人亲切问候的语言。从屋内看上去,花朵全向外头开放,得不到从马路上看过来的美感。而且,窗户的造形也显得十分精巧有趣。

我常常揣摩画面的内容,创作散文,这是我接触了清新的自然和素朴的形象之后引起的感动所致。在战后时代的急流勇进中,我有很多时候,是走着同时代相游离的道路的。现在看来,这条路算是走对了。而且,我决心继续走下去。

为什么呢?因为我感到,现代文明的急速发展,破坏了自然和人类、人和人之间的平衡,地上仅有的生物失去生存的意义和自尊的危险性越来越大。不用说,世界有必要恢复平衡的感觉。应当珍视清澄的自然和素朴的人类,要形成一股制止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人应当更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为此,固然有必要出门旅行,同大自然直接接触,或深入异乡,领略一下当地人们的生活情趣。然而,就是我们住地周围,哪怕是庭院的一木一叶,只要用心观察,有时也能深刻地领略到生命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