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弢(第2/2页)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同听鲁迅先生讲故事,第二天会面的时候,他说:

“鲁迅厉害。他讲的故事,我翻了许多书找不到出处。不象钱武肃王还有方志可查,这回是大海捞针,更加不着边际了。”

“也许在什么笔记里吧?”

“也许。你不觉得这故事和《泰绮思》有点相仿吗?可是思想完全不同。真有趣。”

鲁迅先生讲的故事是这样:

某地有位高僧,洁身苦行,德高望重,远近几百里的人都仰慕和敬佩他。临死时,因为他一生未近女色,抱憾没有见过女人阴户,辗转反侧,不能死去。徒弟们见他折腾得苦,决定出钱雇个妓女,让他见识见识。等到妓女脱下裤子,高僧看了,恍然大悟道:“喔,原来是和尼姑的一样的啊!”说完就断了气。

我们都佩服这个故事含义的深刻。

达夫先生去福建后,除了鲁迅丧仪上见过一面,谈了几句,音信就断绝了。虽然有时我也想起他,只是人天遥隔,存问为难。一九三九年读到发表在香港《大风》上的《毁家诗纪》,凄婉绝伦,好夫妻成了冤偶,为之不愉者竟日。在我的印象中,达夫先生为人冲动,映霞女士又过于单纯,爱好虚荣,乱世男女,有此弱点,遂不免给人以可乘之机。等到日军投降,郁达夫在南洋殉国,消息传来,疑信参半。我总以为有朝一日,他会突然回来,像过去一样高兴地拉着朋友同上酒店,惭愧我毫无长进,仍然只能陪着他吃花生米,但我是多么怀念这些被称为“苦刑”的日子啊。倘能再度聚首,重睹风采,即使受的真是苦刑,那也是完全值得的。我一直这样期待着。

将近四十年过去了。季节又届春天,翻读相传是郁达夫一九四五年流亡苏门答腊时所写的诗句:“十年孤屿罗浮梦,每到春来辄忆家。”恍然觉得我的想念达夫先生,同样是在罗浮梦里,“忆家”的达夫终未归来,那么,这种期待,恐怕永远只能是一点感情上的奢望了。

□读书人语

中国文人的生活与性格,尤其是像郁达夫先生这样的著名作家,常被评论者们勾画得只呈筋骨而毫无血肉之状了。然而,在唐弢的笔下,读者却真切感受到了一个活着的达夫。他那悲愤忧郁的感时诗,你怜我爱的新婚生活,拥冰雪醉卧街口的狼狈相,以及渊博精辟的不凡谈吐,潇洒的名士风流气派,文中尽有表露。作者以深沉、穗重的语调,将对达夫先生的思念和盘托出,令人清晰敏锐地感觉到涌动其中的波澜起伏的情感浪涛。不愧出自名家手笔,其中的氤氲、涵养及平易自然的行文方式,都很值得年轻人品味、学习、效仿。 【高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