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西南联大(第6/7页)

 

 

余住宜良,即探问石林瀑布山洞诸胜。乃知当年确有夏令营在此,而所游诸胜皆在路南县,距此尚远。须乘火车赴路南站,改乘山轿,数十里乃达。而途中又时有意外。后知云南大学教授李埏,前在北平师范大学曾听余秦汉史一课,家在路南。乃约余以年假往。又另约一人,今已忘其是何人,先一日来宜良下寺。翌日,李埏来,同赴路南,当晚借宿城外一学校中,寒假无人,极为清静。首日游石林,遍山皆石笋嶙峋,或大或小,簇立无可计数。洵平生所未见。尤奇者,在山前一大草坪,草皮平铺,青葱可爱,大石笋皆平地拔起,高耸云霄。每一笋皆作扁圆形,宽盈丈,愈上愈狭,成尖形。一排七八笋,排列作圆拱状,极整齐。有长文篆刻诸石笋下部。又数十笋错纵圆拱于外,俨然若经天工设计,成此巨制。余等徘徊流连其下,俯仰欣赏,真若置身另一天地中。宇宙非此宇宙,人生亦非此人生矣。李埏告余两人,经地质学家研究,由何因缘,成此奇构。全世界惟西欧瑞士有一处与此略近似,此外更无他处可觅。因念在桂林城内外有山,亦平地拔起,惟此处乃群石拔起为异耳。地质学家仅言自然形成之经过,恨无大诗人来此吟咏,亦无大画家来此描绘。余不能诗,亦不能画,及今又逾四十年,追忆模糊,不仅失真,即当时影像亦复捉摸不到。惟恍惚犹知其为生平一奇遇而已。言之良可叹也。

 

第二日另一路去游山洞。洞中石乳下滴,凝成诸石笋倒悬。犹忆前在无锡第三师范时,曾游宜兴张公善权两洞,有一洞与此略类,已忘是何洞。而此洞尤大,非宜兴两洞可比。出洞游大瀑布。李埏云,比贵州某大瀑布更大。余前游庐山及他处,凡遇瀑布,必迎面仰观。此次则因路便,从山上直赴瀑布源头处,渐逼近,乃闻路旁泉声轰豗,愈前愈厉,三人语不相闻。至瀑布顶上,向下俯视,恨不识瀑布真面目,惟闻澎湃巨响,又怕失足下坠,神魂惶恐,亦忘其置身何处矣。因忆又二十年游美加两国交界处尼加拉瀑布,亦登其上源,但已经人工制造,游人倚石栏上下瞰,乃如在庭院中城市中。惟上有夭,下有水,大自然景象转换成儿童玩具,更何奇丽可言。乃回头寻其源头所在,亦如游一园林,更无奇处。直到一大湖边,乃知此是瀑布上源而已。较之当时余三人在路南所历,天地已失原形,人生亦无多趣味矣。

 

余等为时间所限,不能再到山下瀑布正面观赏,只循瀑布下流,遵水而行。一路水势奔腾,声势犹壮。途中遇得一堆巨石在急流中,余等设法攀登其上,各择一石,仰卧默听,天地人生又尽没在一片轰豗中。亦可谓无天地,无人生,惟此一片轰豗而已。乃不谓今日于山洞瀑布以外,又得此奇。洵知天地诚多奇,人生亦尽可多得之。惟在无意中偶得之,乃更佳耳。

 

两日游毕,乃作归计。李埏云,路南羊乳乃全省所产之最佳者,必当一尝。因忆,一日在昆明,偕锡予两人在城外某一酒肆午餐,主人特赠羊乳一碟。余与锡予初未尝过,乃婉谢再四而去。今日当试一尝,真大可口。乃归告锡予,同赴酒家再试尝之,锡予亦甚赞不绝。饮食小节,亦多交臂失之,诚可笑也。

 

余每星四上午赴昆明,必赴车站旁一小咖啡店小坐。店主候火车到,为余代携书包,送余上车。火车在中午十二时左右抵站,途经数十山洞,于下午五时后抵昆明。余课排在晚七时,及到,时间匆促,出火车站径乘人力车直奔课室。途中买蛋糕,即在人力车上食之充饥。课室中多校外旁听生,争坐满室。余需登学生课桌上踏桌而过,始得上讲台。课毕,已夜九时。乃由学生陪赴市中餐馆进餐,待返宿舍,已深夜。星五星六两天有课,亦尽排在夜间。星五晨起,即浏览在宜良山中所未能寓目之报纸。除此外,两日日间均无事,常有学生来邀出游,昆明附近诸胜地几于足迹无不到。

 

在宜良昆明往返途中过一山,每见山南下一大池,固不能与昆明湖相比,然每念必有可游。一日,约锡予自昭诸人前往,知其有温泉,遂赴某旅馆作温泉浴。温泉热度甚高,可熟生鸡。须先放水,隔几小时后始可浴。遂至镇上闲游,见湖水平漾,乃无游艇。询之,知湖中心有一大旋涡,曾有两法国人驾舟探之,误近旋涡边缘,即为旋涡卷去,人舟俱没。自此即沿岸亦无行舟。环湖胜地乃不开发。余等废然返旅馆,午餐后,浴温泉即归。

 

 

《国史大纲》稿既成,写一引论载之报端,一时议者哄然。闻毛子水将作一文批驳。子水北大同事,为适之密友,在北平时,常在适之家陪适之夫人出街购物,或留家打麻雀。及见余文,愤慨不已,但迄今未见其一字。或传者之讹,抑亦事久而后定耶。张其昀晓峰来昆明出席中央研究院评议会,晤及陈寅恪。寅恪告彼近日此间报端有一篇大文章,君必一读。晓峰问,何题。乃曰,钱某《国史大纲》引论。晓峰遂于会后来宜良,宿山中一宵,告余寅恪所言。后此书印出,余特函寅恪,恐书中多误,幸直告。寅恪答书,惟恨书中所引未详出处,难以偏检。余意作一教科书,宜力求简净,惜篇幅,所引材料多略去出处,今乃无可补矣,亦一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