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冷月旁艺通书

艺坛有两位冷月,都是卓有矩范,蜚声于海内外。一为画家陶冷月,年高耄耋,作山水清森幽渺,曩年蔡元培目之为“新中国画”。一为书家赵冷月,他生长嘉兴,毓育于十顷湖天,一楼烟雨,杨柳当年的环境中,书法的灵秀,当然是得天独厚的。他年届古稀,原名亮,已废弃不用,自号晦翁,别署缺圆斋主。他为孝廉公赵介甫的文孙,从徐墨农学书,先学率更和褚河南,在楷法上打好基础,然后学二王,学颜平原,上追汉隶北魏,气韵与骨力并重,由无我进入有我,自成一家,循序盈科,非一般支缀蹈藉、躐等取巧者可比。

赵冷月作品

冷月于书法外,举凡音乐、体育、京剧等都很爱好。尤其对于京剧,熟知各种流派和唱腔,他认为《贵妃醉酒》,演的人多,为什么都喜欢看梅兰芳所演《追韩信》,也演的人多,为什么都喜欢看周信芳所演?无非梅兰芳和周信芳演来有独到处。那么书法,写的人多,也当向独到处下着功夫。原来剧艺和书艺,是息息相通的。且不仅如此,宇宙间的形形色色,都可以引绪旁通,无怪前人看了大娘舞剑,担夫争道,便启悟了书法。总之,吸取营养,是多方面的,倘书法仅仅临摹北碑南帖,那局限性未免太大了。

他每天临池,无论怎样忙,总得挤出半天时间来挥洒。他能用大笔写小字,用湿笔或枯笔写条幅,无不掌握如意。他又认为前人作书,质胜于文,今人作书,文胜于质,应当把两者扭成一起,使质中有文,文中有质,经常有变化,有变化才得进步,才得创新。他赴日本大阪,参加书法交流会,日本人就钦佩他书法的变化无穷,有似神龙茫洋于云端,令人不可捉摸。我看到他行书所写辛稼轩词,隶书所写的刘禹锡诗,深赞他雅韵欲流,挹之不尽,他却谦抑地说:“书艺高比泰山,到了傲来峰,不能歇足,还得直上南天门,我正在加着劲攀登再攀登哩!”

我历年来的作品,刊成单行本的,都四五十种,虽经动乱,失去了一部分,可是留存的尚有相当册数,乃敝帚自珍,特做了一木箱,把这些汇贮其中,箱面刻着“逸梅著述”四个字,糁上石灰,很为美观,这四个字,就是赵冷月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