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可花婶还是死了,在一个秋天,飘着树叶的季节。

我知道消息已是一年后了,因为多年未曾回去,故乡的消息总是来得迟些。

多年没回老家,打算找时间回老家看看亲戚,毕竟这么多年,也该回去看看了。

我是半个月后启程的,车驶进村庄时,发现村口竟然有两座桥。一座是当年的石桥,只能两人通过,就连汽车都无法行驶。

而另一座是新桥,水泥的,宽敞气派。桥头写着名字“宋桥”——应该是为了纪念宋先生。

我突然鼻子一酸,想来花婶泉下有知应该也会欣慰,毕竟那条宋先生回家的路,仍然在。

晚饭的时候,跟亲戚聊天,才知道花婶的死因。

去年的秋天,村里的菜园都过了最后的收获时间。花婶因为腿脚不好,已经很久不出来了。

那天听说阳光特别好,多日不出门的花婶拄着拐杖,慢慢出门了。经过的人都跟花婶打着招呼,花婶也都是笑着经过。走到村口石桥的时候,花婶慢慢地坐在桥头,拿着拐杖轻轻地敲着石桥,嘴里哼着曲子。

去镇上赶集回来的人很多,经过花婶身边的时候,都停了下来,因为他们已经很久没见花婶出现在这里了。

村里的一些人,似乎已经习惯了,每天出村都能看见花婶。人人都会跟花婶打招呼,问好。

先生,婉仪不等你了,去找你了。

花婶坐在桥头,看着桥的那边,哼着曲儿,敲击着石桥。

突然花婶说了一句话,声音不大,但在场的人都听得真切。

花婶说的是:“先生,婉仪不等你了,去找你了。”

说完,花婶便靠在了桥边,人就走了……

他们都说,花婶没哑巴,她只是在宋先生走后,就不再说话了。没人知道为什么她要这样做,几十年的时光,她就这样沉默着。

后来,我似乎理解了花婶当初的选择。因为宋先生走了,那个值得说话的人没了,剩下的人,就都不值得说了,索性就一辈子不说了。

村里给花婶举行了大葬,村里所有的人都为花婶送行。大家抬着棺材经过村口的时候,停留了片刻,似乎想最后感受一次花婶坐在这里的样子,也或许是想让花婶知道,他们会在这座宋先生走过的桥上,把花婶送到先生的身边。

送葬的哀乐是村里的一位老人吹的,年轻时就是跟着葬礼吹哀乐的,一把喇叭吹散了多少陈年往事。老人已经很多年不干这个行当了,但因为是花婶的葬礼,他执意要送花婶最后一程。吹的曲子不是哀乐,而是宋先生教给花婶的那首歌。其实曲子是有词的,只是花婶不再唱了。老人会吹这首曲子,是因为曾经路过学校的时候,经常听见宋先生教这首曲子。后来也听花婶经常哼着,也就知道这首曲子对她的意义,虽然吹得可能不那么完美,但至少能让花婶走得安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