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明清之际的战争与武术世界的动荡(1600年—1644年)(第2/6页)

满洲的崛起与辽东战争

在十六世纪的最后十年中,明帝国被卷入了几次大规模的军事活动,其中最重大的是帮助朝鲜抵御丰臣秀吉野心勃勃的入侵(1592年—1598年)。在朝鲜战争中,明朝勉强获得了胜利,但是军事实力也被严重损耗。因此,当东北的满洲崛起时,帝国发现自己仅有极为有限的资源可以应对。

满洲,最初被称为建州女真,和五个世纪之前建立金朝的女真人出于同一族群。在金朝覆灭后,东北仍然分布着许多女真人的部落,在元代和明代大部分时间内他们回到了向帝国纳贡的野蛮人的生涯。不过在十六世纪末,建州女真的首领、爱新觉罗氏族的努尔哈赤趁中日战争的契机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在接下去的几十年中统一了各女真部落,并在1616年自称大汗,宣布重建“大金”政权,即后金。

努尔哈赤政权的建立是和称为“八旗(Eight Banners)”的军事组织密不可分的。这一组织是由女真部落的生活狩猎单位发展而来:每一个平民家庭都隶属于一个牛录,后者包括大约三百户家庭。五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五个甲喇组成一个固山,即旗,以不同颜色区分。最初只有正黄、正白、正蓝、正红四旗,但随着努尔哈赤麾下牛录的不断增加,于1615年又增设了镶黄、镶白、镶蓝和镶红四旗,一共八旗。牛录和甲喇的负责人可以由原部落的首领充任,而八旗的旗主则由努尔哈赤任命他的子侄充当。这样就将原有的部族权力关系纳入到一个新的社会体系中。206在清政权缔造的早期,八旗体制被证明是极有效率的,但不免产生旗主权力过大的问题,这一制度后来越来越成为向专制皇权体制转化中的障碍。

对于明帝国来说,“大金”这个国号大概不会唤起太美好的回忆,尤其是在和女真人联系在一起时。不过只有在努尔哈赤于1618年主动攻陷辽东的抚顺之后,帝国才做出反应。在1619年,一支约十万人的明军被派遣去平定这个边境之外的麻烦,但却全军覆没,使整个帝国为之震惊。此后,经过一连串的军事灾难,到了1626年,整个辽东以及部分辽西都落入努尔哈赤政权的掌握。

在后金崛起之前,山海关以东地区已经有大量汉族人口居住,最初是作为明朝的军事卫所,逐渐建立出城市和商业。虽然武术世界的繁盛无法与内地相比,但也产生出了万马庄、青龙门、快刀门、卧虎沟、金顶门等主要门派。207当后金的叛乱开始后,大约一百万汉人落入努尔哈赤之手,其中很大一部分自由民沦为女真人的奴隶。这激起了汉人的反抗。在1625年,汉族居民在关东各大门派的领导下发动反满暴动,但由于组织不善而在后金军队的围剿下失败,许多门派也都覆灭。208此后很长时间内,唯一的抵抗基地是在后金与朝鲜之间的皮岛,此地由明朝将领毛文龙驻守,许多辽东的武术家都前去协助他。

1626年2月,努尔哈赤向明朝的边城宁远进攻,但却遭遇了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失败。明朝的守将袁崇焕在宁远装备了从澳门进口的葡萄牙火炮,向对这种武器一无所知的满洲骑兵开炮,后金军队蒙受了巨大的伤亡,努尔哈赤本人据说也被击伤,在当年9月死去了。他的儿子皇太极继承了他的汗位。

为了给父亲复仇,皇太极在1627年发动了宁远‐锦州战役,不过在袁崇焕的坚守下再度以失败告终。此时袁崇焕的声望上升到了顶点。新登基的明思宗朱由检(1627年—1644年在位)赋予他以辽东战场的总指挥权,他也向皇帝保证,会在五年内收复辽东的土地。袁崇焕筹划以堡垒防御体系缓慢推进,将后金围困致死。但在此过程中,袁崇焕越来越发现毛文龙的皮岛是他的障碍,这一独立的军事单位不仅不听命于他,而且还有和后金相互串通的嫌疑。在1629年7月袁崇焕以思宗的名义处死了毛文龙,将皮岛占为己有。许多忠于毛文龙的武术家愤然出走,他们后来成为渤海上的海盗,创立了所谓的渤海派。

即使除去了毛文龙,袁崇焕的计划也未能成功。毛文龙死后不久,在1629年10月,皇太极设法绕过了他的防线,带领八旗军从蒙古地区突破燕山,直抵北京城下。后金军队的突然出现令明朝政府感到了恐慌:本来满洲人还只被认为是遥远的边境问题,而现在他们出现在帝国的核心。袁崇焕率军救援首都,在北京城外挡住了皇太极的进攻,后者在蹂躏北京周边后及时撤退。但袁崇焕再也没有重获皇帝的信任。思宗认定后金军队能够顺利入关,与他的通敌行为有关。袁崇焕随后被逮捕,并于1630年秋以极度残酷的刑罚被处死,据说北京居民曾吃他的肉来泄愤。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