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夏衍的冲冠一怒(第2/3页)

既然张石川这样够朋友,夏衍还和他打擂台,不是太不够意思了吗?

那是因为张石川太气人了。

原因是两部电影,《前程》和《旨粉市场》。这两部电影都是夏衍编剧,张石川于1933年导演的。

夏衍是共产党,也是出色的文人,所以他写出来的作品如《包身工》都对下层人民充满同情,而且多少有些唤醒民众进行阶级斗争的意思。这一点和同样是出色文人的郑正秋就不一样,郑也同情下层人民,却主张通过办教育,办工厂这类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他是不讲究阶级分析的,张石川也特别习惯拍他编的戏,两个人珠联璧合。等换了拍夏衍的戏,就怎么拍怎么别扭。

《前程》这部电影写的是一个女演员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女演员为阔少所追求,离开了舞台,但在家庭中却饱受摧残,最终选择了离婚重返舞台的经过。夏衍的深意,是有一点妇女解放的含义在里面的。

张石川也确实是按照夏衍的剧本来拍的,戏拍完了夏衍看看内容全对,就是感觉有些不对味。

原来这出戏经过张石川的再创作,花了大量的篇幅描述这位女演员在家中怎样对缺德的丈夫逆来顺受,怎样努力地去维护一个家庭,最后无奈地怀着一颗伤感破碎的心重返舞台……看完片子,大家都对男主角恨之入骨。而……女演员的独立解放问题呢?好像谁都没感觉到。

这哪儿是妇女解放啊?变成琼瑶阿姨了。

不过前面说了,夏衍是个老实人,大度人,这刚跟张导合作,对自己的感觉也有点儿把握不准,也就没多说什么。

但是到了《旨粉市场》,情况就成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旨粉市场》是夏衍的一部力作,它的主要内容是女职员阿芬在商场里受到资本家和恶势力的多重欺压,既没有办法清清白白地生活,又没有办法追求光明正大的爱情,最后,她终于不堪忍受,选择了辞职出走,融入人民群众的反抗洪流之中。这是一部典型的左翼作品,女性的逼上梁山。

然而,到了张石川手里,这部作品又被拍得有些变味,原因是夏衍写了一个商场的小职员小钱对阿芬的追求,而阿芬因为受到恶少的胁迫而不敢接受。结果张就把这段大大地拉伸起来,演出了小钱与阿芬的一幕幕悲欢离合,几乎取代了夏衍所要说的阶级、社会这些严肃的主题。

但总的来说这片子还没算太离谱,仅仅如此,夏衍也就忍了。

谁知道片子送到审查官那里,对左翼敏感的检查官觉得这片子有点儿粉红,不肯放行,要明星再改。

一般而言,片子被审查的扣了,制片的都会有些恼火,而这一次张石川却颇为兴奋。

原因是他本来也对这部片子的剧本有些看法,正愁没办法绕过夏衍这个编剧而动手大改呢。

他有什么看法呢?张后来对人讲过他拍片子的原则和方法——片子开头,女主角要很惨很惨,受欺负,吃苦头,让人看了可怜,这样,才能把看片子的太太小姐的眼泪勾出来,要让太太小姐们都哭湿几条手帕她们才肯来看的。但是,也不能一直让她们哭下去,那样以后她们就不看电影了。所以最后结尾一定要好,要让太太小姐们笑着出门,看了高兴,她们下次才会买票子。

如此看来,好莱坞电影大团圆的模式是张石川发明的呢。

对《旨粉市场》,张石川的看法是把太太小姐的眼泪勾出来是没问题的,但最后让阿芬出商场往人流里一走就算完了太不够味道,不过夏衍就写到这里,张石川也不好意思给他乱改。

现在审查官的话出来了,张大导演如奉尚方剑,立刻不管不顾,按照自己的思路改将起来。阿芬出了商场,不但没有去汇入人民群众,反而又找了一家公司干起来,很快提升做了白领,然后小钱再来找她,二人成就美满姻缘,还用两个人的积蓄开办起合作商店来!

如此一来,夏衍原作的深邃思想,就算是彻底完蛋了,他是把阿芬逼上梁山,让她必须革命,张石川却在梁山上办了个招聘会,让这女孩子柳暗花明,前途一片光明。

这下子老实人夏衍也吃不消了,主义之争出于不得不争,劝张石川无效之后,一怒之下登报声明这片子不是自己编的,是张石川肆意篡改,与夏衍毫无关系!

还好,通过这件事,夏衍也算是了解了这个张石川,以后两个人还有合作,完成了如《压岁钱》等精彩作品,只是拍摄的时候夏衍盯得格外紧了些,严防死守不让张导再偷梁换柱。

张石川呢?他倒无所谓,有钱赚就行。

这件事,说起来怎么算都是张石川没理,然而,《旨粉市场》经此一改,却卖得很好,成了明星的一棵摇钱树。究其原因,大约当时在上海的十里洋场,如阿芬这样受气的女工女店员恐怕不在少数,而又有哪一个不是期盼着有电影里阿芬那样的好结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