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则 云门柱杖化龙

举:云门禅师以柱杖示众云:“柱杖子化为龙吞却乾坤了也。山河大地,甚处得来?”

印度人与中国人皆知有究极的自然,所以气概比天地还大。佛经说阎浮提世界之在于究极的自然,只如大海之一沤。但是印度人主于寂灭,不如中国人的主于行动。《西游记》里孙行者骗小妖,说自己的葫芦能装天,与《薛仁贵征东》里徐茂公献瞒天过海之计,都有一种喜乐活泼。云门禅师的柱杖化为龙吞却宇宙,亦像这样是动的发想,不是印度佛教的。

中国人的囊括天地的想法,不是说天地小,而是说人的气概大。如果天地是小的,你虽比天地更大亦何足道。天地大,气概更大,这才成得诗。曹操《观沧海》诗里有这样的好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辰灿烂,若出其里。

使人读了只觉大海就是我的心境的开阔。若在西洋人,是虽乘火箭离了地球,亦没有这样心境开阔的。

但是云门禅师的柱杖化为龙吞却乾坤,不如小孩把那柱杖当作竹马来骑了,与乾坤嬉戏,更为可爱。云门禅师说的乾坤都吞却了,山河大地甚处得来?也不及李白诗里的说把君山铲了。李白诗:

铲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两者相比较,是云门在佛境,不及李白在人间。

再看雪窦禅师颂曰:

柱杖子,吞乾坤,徒说桃花浪奔。

烧尾者不在拿云攫雾,曝腮者何必丧胆亡魂。

拈了也,闻不闻?直须洒洒落落,休更纷纷纭纭。

七十二棒且轻恕,一百五十难放君。

(师蓦地拈柱杖下座,大众一时走散。)

雪窦禅师大概是也有和我一样的感觉,所以把乾坤云云,只一句带过。而只就柱杖化龙这一点来取其热闹。三月桃花开时黄河水激浪奔,许多鲤鱼在龙门峡逆流跳跃,其中有的一跃成龙,被雷火烧焦了尾巴,有的被冲下浅滩里曝腮伤鳞。好像平剧《白蛇传》演水漫金山,许多虾兵蟹将与天兵天将随着波浪滚滚出没,舞台上有甩大旗,那些兵将一个一个的,也有两个两个的,也有三个四个对冲的,都是一路筋斗翻掷过来,就那大旗的掠地飞翻里更一记筋斗翻了过去,真个是成功的被雷火烧焦了尾,失败的暴腮伤鳞。再看那战斗,天将刀劈枪搠鞭打,虾兵蟹将就顺着那刀势枪势豁一个虎跳,打一个着地盘旋,更随着鞭势,腰身像绕着那鞭旋转似的翻筋斗,一连几鞭,就是一连圈的几个筋斗。原来雪窦的七十二棒一百五十鞭也并非责罚,倒是成全。讲思想不如讲风景,雪窦禅师的颂里即只是风景,当下把吞却乾坤云云的问题来解消了。如西洋的戏剧,观客看完后是把问题带了回去。中国戏看完了,却是没有问题,然而有得可以使人思省无穷。所以雪窦禅师拈柱杖下座,大众可以一时走散。

说理是必要以诗,解诗是必要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