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的伊拉克(第2/2页)

剩下我和张郇焦急地在屋里等待,前途未卜。毕竟是“违规”之举啊!

很快,李挺主任赶了回来,他兴奋地通知我们,和赵化勇台长沟通了,赵台指示:既然进去了,就抓紧时间报道,但是,过两天还必须得撤离。

一个比绝望好得多的决定。

很快,我又进了直播间,开始直播。我知道水均益这一趟的不易,到了我和水均益连线报道时,几乎史无前例地,连线时间超过了二十分钟,我想充分利用他在伊拉克的每一分钟,不是想说明什么,而是为了一个记者的天职。

几天后,水均益再一次被命令“撤”出伊拉克,人们的指责声虽然小了很多但依然在,没人会去关心:为什么水均益莫名其妙地又出现在伊拉克,而几天后,又莫名其妙地再一次消失。人们只是在发泄着各自的不满,而水均益也几乎无从辩解,因为离开,来自无法拒绝的命令,而再次进入,却是来自个体内心的驱使,他不想拯救什么名誉,只是为了让自己心安一些。

这是伊拉克战争直播中一个几乎不该被放大的小小细节,却成了太多人难忘的记忆。

又一段日子过后,战争虽在拉锯,但伊拉克远不像萨达姆所表达的那样殊死一搏,而只是宣传部长一个人在扮演着千军万马的角色,估计离尾声不算太远了。一天下午,没有直播,我从台里开车去中央党校参加一个讲座,然而车开出台里没多久,我接到电话:美军攻入巴格达,要直播,速回。

几分钟之后,我回到演播室,开始直播,随着美军攻入巴格达,战争离结束的时刻真的不远了。

等我直播结束,再赶到中央党校,上千名师生已经等候很久,非常时期这非常的迟到,并没有被人责备,大家充满理解。

又是几天过后,伊拉克战争的直播结束,CCTV无论是在收视率,还是在口碑上都赢了属于自己的一场战役。事实证明,新闻的发展必须尊重规律,在中国日益走向大国的历程中,对世界上发生的大事已经无法置身其外,直播,已是观众与时代的共同需求。

就在伊拉克战争结束的时候,在中国,SARS如同一个有智商的幽灵,从南到北,几乎没有对手地长驱直入,显然,一场属于我们自己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开始了。只不过,那是后话。

这是我在《感动中国》节目中采访杨利伟的画面。第一次转播神舟五号的过程一波三折,由于结果未知,直播计划在飞船发射的几天前被叫停。我们只好打擦边球,以直播新闻的方式来播出,在演播室里直播了二十多个小时,由于飞船发射成功,后半程监管放松,终于才又进入直播状态,直到神舟五号圆满完成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