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菩提系列”以“有情”做句点(第3/3页)

有这么多佛教书籍出版,印刷愈来愈精美,内容愈来愈能启发我们,有更多的法师居士投入佛法的写作,我每次一想到就非常开心,这是佛法盛行于世间的新气象,思及被弃置于寺庙角落的经书那寂寞的画面,简直让我“欢喜踊跃、作礼而去”了,也祈愿众生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依教奉行、不违圣教”!

6

把第十本菩提,命名为《有情菩提》,那是我觉得佛弟子虽然要提炼自己超越俗心,不为俗情所染,但佛弟子不是无情的,而是在有情中觉悟,使小爱化为大爱,使小情转成大悲。

佛法是让我们在烦恼、痛苦、情爱中“再生”,使我们的情感更纯粹、光明,展现出大能大力的主体,使我们的人间之爱得到再生的泉源,使我们的爱扩展而深入一切的生命。

慈悲的大爱不是离开人间的爱而独自存在,离开爱众生的心而讲慈悲,那是虚妄的慈悲。

智慧的清明也不能失去温暖的觉照而独立存在,离开烦恼痛苦的对治而讲智慧,那是肤浅的智慧。

涅槃的追求更不能离开生活的实践而独立存在,离开生活的实践而讲涅槃,那不是清净的涅槃,而是空白的涅槃。

我的菩提,因而不离开生活,也不离开有情,从有情的觉悟,一步一步走向有情的圆满。我很喜欢《圣妙吉祥真实名经》中的一段:

能缘一切有情心,亦解一切有情意; 在彼一切有情心,随顺一切有情意; 充满一切有情心,令诸有情心欢喜。

我的“菩提系列”是为了一切有情而写的,是为了唤起一切有情内心觉悟的呼声,是为了使一切有情品味自性的芬芳而写的。

所以,把“菩提系列”的句点称为《有情菩提》。

7

彩霞绚烂满天, 红蜻蜓正艳, 自在林间飞舞罢, 又停枝头间。

人生世相,在更大的观点看来,就像一只渺小的红蜻蜓在天空飞来飞去,有时舞于林间,有时在枝头小憩,红蜻蜓对于我们,虽然渺小,却是美丽的意象,它那样艳红,那样自在。

想到红蜻蜓,我就会想到童年的乡间雨后,红蜻蜓成群在晚霞遍照的田间飞舞,这美丽的景象虽然许久未见,但它映在心版上从未消失。每次想起,仿佛又回到无忧在田野奔跑的岁月,红蜻蜓成群在天空交织的红色,与晚霞齐美,带着美丽的诗、动人的梦,不可磨灭的印象。

我的心,依然有许多美丽的红蜻蜓飞来飞去,在人间,我们走过的每一步,不也是如此吗?说远实近,说近还远,每一个旅程历历在目,我们应该真诚的、充满善意的来过每一个日子。

佛法,是使我们许多零碎、渺小、无以形容的美串连起来,走向生命的大美。

忆念永存、感谢永存,美丽的心也将永存,愿大家平安无恙。

林清玄

一九九二年开春于台北永吉路客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