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的黄昏(第2/2页)

(据说,桃花坞年画影响到日本的浮世绘,但它自身并无大的发展。我过去认为是被市民趣味的局限,现在看来并不尽是如此。市民趣味反而是它的发展动力,只是中国从没有出现过一个真正的、稳定的市民社会。根据西方人的观点,市民社会中最重要的似乎是自由的空气。市民趣味得不到保障,于是根深蒂固的士大夫习气就来影响民间艺术。民间艺术往往坏在士大夫手里,变得暧昧起来。于是桃花坞年画的具体制作者就急躁,就想引进外来文化冲冲晦气,但只在年画上留下这样的字样:“仿大西洋笔法”。这是清代的事情。)

谈月色告诉我:过去年画行有句话,“忙三季,吃一冬”。一到冬季,年关将近,四方主顾,摇船而来,把画工们制作三季的年画,狂购而去,像现在把明星照携往穷乡僻壤似的。这种黄金时代已不复,桃花坞年画最终也只能成为一门怀旧的手艺。

这点是要说明的,在桃花坞木刻年画社里,并没有谈月色这个人,是我虚构的姓名。谈月色尽管空泛,毕竟美丽;谈月色尽管美丽,毕竟空泛。谈月色这个名字,说得清楚一点,是我借用来的,女名男用。她是民国时的才女,印治得非常好。女子治印,即使在现在也不多见,故想为其传名,拆迁到了这里。莫邪铸剑,月色治印,剑为捍卫自身的存在,印是证实存在的自身。手艺证实手曾存在,但这双手呢?

在想象的手艺博物馆边,黄昏时候,我看到市盲人学校(这是我多年前参观时看到的一幕),美丽的女老师在教他们阅读,手到之处,他们知道美丽是怎么回事:书上说的就是“柳眉杏眼”。女老师拿来柳叶,他们摸摸,他们笑了;女老师拿来杏核(现在不是杏子时令),他们摸摸,他们笑了。看来这是我们永远的手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