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奥尔丁顿[1]

奥尔丁顿[2]一八九二年生于英国南部的汉普郡,就读于多佛学院和伦敦大学。十三岁时就创作和书写了第一批诗。十七岁时,一家杂志不经意地发表了他几首模仿济慈的诗。一九一五年发表了处女作《新与旧的意象》(一九一三年十月他已经结婚)。奥尔丁顿当时属“意象派诗人”,认为视觉形象本质上是有诗意的(一百年前,伊拉兹马斯·达尔文[3]也是这样认为的)。这种荒诞的论点导致他写了一些不押韵的无格律的诗,因为他认为,根据他的论点,听到的应服从于看到的……理查德·奥尔丁顿跟他的朋友埃兹拉·庞德和艾米·洛威尔[4]谈及此事。他那时还不知道巴尔干人的手枪声将结束这场争论。一九一六年初,奥尔丁顿应征入伍,在英国军队当步兵。

战争没有要他的命,但他患了神经衰弱症,身无分文。他住在伯克郡的一间茅屋里,翻译了不少东西,还给一些报刊撰文,总算没有饿死。他翻译了薄伽丘的《十日谈》、西哈诺·德·贝热拉克[5]的《太阳上的帝国趣史》、伏尔泰和腓特烈二世的信札、谢尼埃[6]的短长格律诗以及数百篇希腊文选中的铭文和碑文。

一九二三年他发表了《流放》,一九二八年出版了《爱情和卢森堡》,一九二九年又发表了令人惊异或出乎意料的小说《英雄之死》。作者以侮辱和诽谤书中所有的人物为乐,这是罕见的。而奥尔丁顿就是这样做的。我们的理解是,他的狂怒较之如卡莱尔或格拉·戎克罗[7]或莱昂·布洛瓦等专业上的狂人在学术方面表现出来的愤怒有过之而无不及。

《英雄之死》是一本独一无二的书,如果说它与其他小说有近似之处的话,那就是塞缪尔·巴特勒的《众生之路》。

理查德·奥尔丁顿同时也是下列作品的作者:《荣誉的方向》、《女人该劳动》和《上校的女儿》。还有一部关于伏尔泰的学术著作。此外还有《男人都是冤家》。今年又发表了一部幽默的作品《七个人反对里夫斯》,读者也许会发觉这个书名是戏谑地模仿埃斯库罗斯的《七将攻忒拜》。

徐尚志 译 屠孟超 校


[1]此篇及以下三篇初刊于1938年5月13日《家庭》杂志。

[2]Ricard Aldington(1892—1962),英国诗人、小说家和传记作家。

[3]Erasmus Darwin(1731—1802),英国动、植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的祖父。

[4]Amy Lowell(1874—1925),美国女作家、意象派诗人。

[5]Cyrano de Bergerac(1619—1655),法国作家,以戏剧创作闻名。

[6]Audré Chéniev(1762—1794),法国著名诗人。

[7]Guerra Janqueiro(1850—1923),葡萄牙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