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昂·孚希特万格[1]

“德国小说”这说法简直是一种矛盾。因为德国,它有那么丰富的形而上学研究人才,那么多的抒情诗人、博学者、预言家和翻译家,在小说方面却是非常的可怜。里昂·孚希特万格的作品则打破了这一概念。

一八八四年初孚希特万格出生在慕尼黑。不能说他十分钟爱他的故乡。“它的地理位置,它的图书馆、艺术画廊、狂欢节,还有它的啤酒,都是它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他曾经这样说过。“至于所谓的艺术,”他略带尖刻地补充说,“它由一家学术机构作为官方代表,这家学术机构是由酒鬼们出于旅游目的而维持的。”看得出,孚希特万格深谙辱骂的艺术。

孚希特万格是在慕尼黑开始上学的,在柏林学过几年哲学。一九〇五年回到巴伐利亚并且创立了以革新为目的的文学协会。那时他便开始涂写一部十分浮华的小说,也就是现在令他后悔的那本小说。在这本小说中,他非常坦率地描写了一位贵族青年的生活。他还写了一部同样令人惋惜的悲剧,是“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画家与一个着了魔的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一九一二年他结了婚。一九一四年八月他在突尼斯碰上了战争。法国当局把他逮捕,但是他的妻子玛尔塔·勒夫勒让他登上了一艘意大利货船,得以返回祖国。他参了军并且更近地了解到了战争。一九一四年十月他在《戏院》杂志上发表了他在德国写的第一批革命诗歌中的一首。后来又发表了《沃伦·黑斯廷斯》,这是一部悲剧,其中的主人公,就是那位后来当上印度总督的热情奔放的缮写员;《托马斯·温特》,这是一本戏剧小说,还有独幕剧《战俘》,后来被禁止演出。他从希腊语翻译了讽刺喜剧《和平》,这部喜剧中出现了诸神在炮筒里吃人、把和平女神关在地下水槽里的场面。这部喜剧(讲的是两千三百年前的事)在一九一六年实在是太“现代”了,政府怎能让它演出,当然把它给禁止了。

孚希特万格的两部主要小说是《犹太人苏埃斯》和《丑陋的女公爵》。这两部小说不仅都包含着主人公的心理和命运,而且还详细生动地展示了见证他们坎坷人生活动的复杂欧洲的完整图景。两部小说都非常生动有力,都征服了读者,可以说甚至(用散文一气呵成的气势)把作者也征服了。两部都是历史小说,但是它们与艰辛的拟古主义和那种折磨人的、繁杂而让人受不了的小说毫不相干。

一九二九年他发表了一本讽刺诗集,不很顺利,是关于美国的。人家说他从来没有到过美国,他回答说他也从来没有在十八世纪生活过。还说这段令人惋惜的空白(他是想尽可能地修改)并没有能够阻止他写《犹太人苏埃斯》。

一九三〇年底他发表了《成功》。这是一部当代小说,但完全是从将来的角度来观察并回顾的。

陈泉译


[1]本篇及以下三篇初刊于1936年11月13日《家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