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之不易的东西该如何珍惜

现在逐渐理解了,句子里的花影、清鹤,本身就是一种寄托。

三伏天,适宜晒书。

观里的书大部分是线装书,虽然放书的屋子里有抽湿机,但阳光好的时候,还是要拿出来晒一晒。

《道藏辑要》分了二十八星宿,师父专门用一个柜子来装,要好几天才晒得完。屋顶、栏杆,总之要放在高一点的地方,因为怕书丢失。收书的时候一本本检查,还要按照编号放好,不能有一本遗漏,大部头的书,缺一本就是残的。有些书页已经被虫咬了,有的太潮湿,变了颜色,黄黄的。也有的封面上的纸条掉了,要重新用胶水粘上。

现在我们用的经书大部分是在青羊宫印的,那里还保留了版子,但雕版用久了,印刷质量也会一次不如一次。去二王庙学习高功的时候,大家都购买教材,也是在青羊宫印的,那次好像印了四十多套,完全供不应求,我去晚了一点,人家说早就被抢光了。师父那里有以前的经书,宣纸很薄,纸上还印了各种图案,有些实在太破旧,就要拿出来补,用相同颜色的宣纸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再贴上去。她有一套《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分上下册,破损得非常严重,后来托专门做经书的人修补,也让我扫描了原文做留存。

观里也会印一些经书免费赠送给信众阅览,但若要印得好,成本就高了。例如,近来我们新印了一个小册子,里面收录了《三丰祖师打坐歌》《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吕祖百字碑》,一册的成本就接近十元,几千本下来是个不小的数目,平日里根本不能随意摆在外面,只有遇到确实发心要学习经典的香客才会拿出来赠阅,如若不问就不会随意给。

去佛寺看的时候,见他们印了许多经书,游人可随意取阅,心里很羡慕。还做学生的时候,结识了一位释门[1]的师父,虽然从未见过面,但他赠了好几本经书给我,有《佛遗教经》《肇论》《药师本愿经》等,是在金陵刻经处印的,字很清晰。还有一位友人赠过我一册经折本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在深圳弘法寺印的,非常精美。对这些书籍,我都很珍惜,也因此结了许多善缘。经书是我的引路人,虽然后来走的是另一条殊途同归的路。

以前不怎么看电子书,现在却很喜欢,珍贵的书籍以个人的财力是无法购买完全的,但现在大部分都有电子版,查阅资料很方便。有一回,一位道长来给我们讲课,提到了读书。他几十年前出家,那时候每个月的生活费就几块钱,要买一套大部头的经书根本不可能,现在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经书,这真是莫大的福气。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片段和三天法事所用的部分经书。看着这些,心里有种静谧的暖意。

除了经书,也有其他一些闲书,都要拿出来掸掸灰尘。意外发现一本司空图的诗文集,随手翻开后看到一首《月下留丹灶》,有句云:“迹虽显奇,道必体正。”虽然说的是做文章,但也是为人处世的道理。文末有诗云:“月下留丹灶,坛边树羽衣。异香人不觉,残衣鹤分飞。朝会初元盛,蓬瀛旧侣稀。瑶函真迹在,妖魅敢扬威。”丹灶、羽衣、白鹤、蓬瀛,单从用词上就能看出来,这是一首道家气息很浓厚的诗。晚唐的诗都有一种近似的气质,像漫天的冷清花雨,落了人满身。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有仙气,寂寞本身都是美的。人皆言其孤寂出世,我读着却有一种静谧的暖意。司空图另外一些诗句,我也很喜欢,例如“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时天”“雨微吟足思,花落梦无聊”“地凉清鹤梦,林静肃僧仪”“客来当意惬,花发遇歌成”“故国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等等。令人想起孟浩然、贾浪仙、陆天随、姜夔,有江湖气。曾经我读这些句子时,以为只是少年闲愁,乃纯粹情思,没有什么具体可落地的东西。现在逐渐理解了,句子里的花影、清鹤,本身就是一种寄托。

晒书的时候,还可以爬到屋顶,能看得更远一些。

以前想了好久,十五的时候要爬到屋顶看月亮,真到了那个时候并没有这么做。

[1]即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