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孤岛(第2/4页)

同样是屋顶,牛圈的屋顶可比我们木屋的屋顶美丽多了。由于一直笼罩在树荫下,屋顶上居然生着丛丛的虞美人,柔弱而娇美地摇晃着。还有一个小牛棚上是成片的紫菀,浪漫极了。

西面的山石层层叠叠,形态万千,布满数不清的洞口、缝隙般的通道以及最高处的平台。这些由于久远年代中的地震而整齐翻起在山脊上的浅色石丛,顺着山脉一路向东蜿蜒了一两公里。如果人群聚居的繁华之地也有这样的好去处的话,会令多少孩子拥有茂盛幸运的童年啊!但这里是吾塞,只有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阔阔绰绰地占山为王,享受着无穷无尽的探险游戏。

在吾塞,最让人中意的是,上厕所的地方特别多,步步为障。不幸的是,荨麻也很多。

这里还生长着少量的野生郁金香。由于海拔原因,杉木很少见了,几乎全是西伯利亚落叶松。与其他树林不一样的是,松林的林间空地是红色的,因为枯萎后的针叶呈砖红色。这些细碎的红色落叶年复一年层层铺积,像大床垫一样厚实又富于弹性,走在上面,脚下忽闪忽闪。在潮湿处,红色的地面上会团团铺生绿色的苔藓。

在山脊的岩石崖壁上,处处生长着开白花的植物,白色花瓣拖得长长的,飘在风里。也不知是什么花,其他任何地方都没见过。

生在沼泽里的植物也极美,有着肥润的圆形叶片。沼泽里细腻的黑色淤泥里纠缠着重重植物根系,使之结实极了,一脚踩进去,顶多陷到小腿。

与冬库尔陡峭逼仄的风光相比,吾塞开阔许多,细处也极妩媚。况且还有卡西的红雨鞋。每当我们在森林中穿梭,穿红雨鞋的卡西总是轻快地走在最前面。森林清凉碧绿,她就像一个精灵。这说不清、道不明的古老寂静的生活,这崇山峻岭间的秘密!在森林边缘、沼泽中央,突然闪现的那个人,总是衣裳鲜艳无比。

搬到吾塞的第二天,卡西就挖了一个储存蔬菜的地坑,把我们全部的蔬菜(只有半棵白菜、一棵粗大的芹菜、五六颗土豆,以及三颗洋葱。尽管如此,这些足够我们吃半个多月。对我们来说,蔬菜只是晚餐的调味品,晚餐又是一天中唯一一顿正餐)放进去,盖上一件旧大衣,填土埋了。这样的坑和冰箱一样管用。

坑挖在木屋后的背阴处。挖到十多公分时,就挖出了几根布条儿。看来这一处每年都是埋菜的地方。再往下挖,是纯纯的白沙子,几乎没有泥土。我记得西面山石垭口处全是这样的白色沙地。看来这座山其实是一座铺满白沙的石头山啊,只在最表层敷着一层薄薄的泥土。在远古时候,此处一定是深深的海底。奇怪的是,土层这么薄,四面茂密的树林又是怎么长成的?难怪松树极易倾倒。倒下后,它的根就是一面平整的根墙——这种根不是向下扎的,而是向四面八方盘生,使树木在地面上“坐”得稳稳当当。

进入更加湿润丰美的深山后,牲畜对盐的需求量猛增。在吾塞,我们两家人各有一个使用过很多年的盐槽,用整根树干凿成,一上一下随意搁放在北面缓坡上。每当我结束一场漫长的散步,遥遥向家走去,远远就看到那片绿色山坡上倾斜平躺的木槽,是视野中最寂静的两横,总会怦然心动。

虽然两家人住在一起,羊一起合牧,牛一起放养,连盐槽也放在一起,可到喂盐的时候就界限分明,各吃各的食槽,谁要越了界就立刻有人冲过去打骂。这倒不是因为小气,我猜是为了让牛啊羊啊马啊养成好习惯。要是看到别人家的盐就乱吃一气的话,就懒得回家了。尤其是散养的马和骆驼,时间一长,容易丢失。

牛羊们舔食盐粒时,极珍惜地细细品尝,像我们吮糖那样津津有味。

爷爷家有一峰骆驼,又高又威风,可不知为什么,脖子上给挂了个塑料酱油壶,还是“七一酱园”牌的,还是有壶嘴、有壶把的曲线造型,还是一公升半的容积……我非常纳闷,如果是为了做标记,这标记未免也太随意了。

不过还有一峰骆驼更是出尽洋相,不但脖子上缠了四五朵塑料花,耳朵上还各绑了一团红红绿绿的花布,背上还抹了一大团鲜艳的红。时常见它花枝招展、喜气洋洋地在驻地附近走来走去。

记得在冬库尔时,正在“脱衣服”的骆驼们更是千奇百怪,有的脱得只剩一条裤衩,有的却只脱了裤衩,光着屁股。不知为什么,剪骆驼毛的人从不给它们一次性剪完,总是一点一点慢慢来。

自从来到吾塞,没两天,我们骆驼的衣服就脱得干干净净,一个个只剩下一大把胡子。

我们的牛倒是没啥怪相,除了长大了必须得断奶的那头小牛——给它的鼻子打孔,挂了个铁牌。别的小牛都没挂,就它挂着,可见这家伙有多么不自觉。铁牌实在太有效了,令它只能低头啃草,没法抬头吮奶。一抬头,嘴巴就给严严实实挡住了。不过,小牛柔嫩的鼻孔挂一块沉重的铁片一定很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