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的诗(第2/3页)
这些诗于是被称为“冰诗”,反映了海盗们的人生观和宇宙观。好了,说了这么多题外话,还是直接录下难得的“冰诗”吧:
浅薄受人讥,
智慧得人敬。
居家万事易,
出门知重轻。
相处世人中,
多智多光明。
这首诗的名字叫作《见世面》。看来,当年的海盗们是把见世面当成人生的必修课了。
嘉宾若进门,
排座不可轻。
位置偏而远,
不乐怀闷情。
上座促膝谈,
主雅客来勤。
这首诗的名字叫作《如何待客》。本以为海盗们是不懂礼貌的窃匪,不想还是如此注重礼节的雅盗。或者说也许海盗们在实践中执行起来会走样,但起码在教育中还是一丝不苟的。
再如:
求知诗
知识是海洋,
宴席亦课堂。
用耳细听取,
用眼学榜样。
君子慎言语,
聆教乃有方。
智者天下行,
钱财存脑中。
愚者行囊重,
困时无所用。
穷汉有头脑,
力量胜富翁。
看来,海盗们还是非常尊重知识并且热爱学习的。想来也是,做一个优异的海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许多国家,把“维京人”当作“海盗”的代名词。一千多年前,维京人驾驶着他们的龙头船,手持矛、剑、战斧等各种武器,以山呼海啸般的猛烈攻势,攻掠从英格兰到苏格兰、爱尔兰、比利时、荷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俄罗斯,直至君士坦丁堡的广大地域。维京人体格高大,相貌英俊,通常满面虬髯,胆识过人。他们常年漂流在海上,波涛汹涌,气候恶劣,险象环生,如果他们没有广博的关于天文、地理、气候、人文等方面的知识,大海就成了他们最天然的坟场。所以,在贪财、勇猛、喜欢冒险的天性之外,在他们的血液里非常强烈的征服嗜好之中,也一定注入了对科学和知识滚烫的渴求。
很喜欢这样一首诗:
独立
人生幸福事,
受人宠与赞。
人生不幸事,
处处得依赖。
为人不独立,
沦为小奴才。
有一首诗名叫《不良之举》:
赴宴总唠叨,
话多头脑贫。
瞪眼呈傻态,
说话语不清。
酒盈蠢相露,
枉做文明人。
窃以为以不良之举作为原材料入诗比较少见,北欧海盗大大方方地咏叹起来,透露出他们原本就是不拘常态自成体系的人。特别是被翻译成了咱们的五言绝句式样,看着有趣。
有一首诗,名为《永恒的友谊》,录在这里,和大家共享:
宝剑酬壮士,
霓裳赠佳人。
华服显友谊,
乡里美言频。
礼尚来而往,
至情万年春。
有一首诗,名字叫《知道命运》:
天才多早夭,
聪明适中好。
命运顺自然,
强求是徒劳。
内心明事理,
安然到老耄。
有一首诗实在聪慧,叫作《三人知,全民知》:
巧妙应答问,
人视为聪明。
秘密若分享,
最多只一人。
泄露三人知,
绝密传全民。
此诗高明之处就在于——当我们强调保密的时候,一般是主张“一个都不告诉”。这在理论上当然对于保守秘密是最上策的了,但可惜的是极少有人能做得到。秘密在适宜的温度下,有时会像发酵的面团,如果找不到一个适当的出口,它们会把盛面的盆子掀翻,面粉撒了一地。秘密的力量之大,超乎我们的想象。所以,尽管有那么多的指天盟誓,还是差不多有同样数目的泄露和背叛。寻找一个情感的出口,告知一个朋友,就不会把享有重大秘密的人憋炸了,这是很有策略的方法。
人各有所长
瘸子善骑马,
独臂能牧羊。
聋子勇于战,
眼盲有思想。
身死悲无用,
残者却无妨。
名誉
人死万事空,
唯名传四方。
万灵谁无死,
长生求无望。
存世流美誉,
不朽万年长。
好了,原谅我就暂且引用到这里。也许朋友们会发问,这些古冰诗为什么大多是五言六句啊?有没有其他的格式呢?据翻译者王超先生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所写,《海寇诗经》的韵律是按照北欧古代诗歌的韵律所成的。每节诗由六行组成,前两行诗以押头韵的方式连在一起。
那什么叫押头韵呢?就是指后一行诗重复前一行诗中的重音节的元音或辅音。若大声朗读起来,诗句余音袅袅,就像有回音似的。译者特别指出,北欧古诗的韵律,若能大声朗诵,就能更好地体会到它的奥妙,清脆悦耳。因为押了头韵之后,回音的效果跌宕起伏,极富节奏感。押了头韵之后,重音节和非押韵的重音节形成了抑扬顿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