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第2/7页)

朱雀门外街巷

出朱雀门,东壁亦人家。东去大街麦秸巷、状元楼,余皆妓馆,至保康门街。其御街东朱雀门外,西通新门瓦子,以南杀猪巷亦妓馆。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过龙津桥南去,路心又设朱漆杈子,如内前。东刘廉访宅,以南太学、国子监。过太学又有横街,乃太学南门。街南熟药惠民南局。以南五里许皆民居。又东去横大街,乃五岳观后门。大街约半里许,乃看街亭,寻常车驾行幸,登亭观马骑于此。东至贡院、什物库、礼部贡院①、车营务、草场。街南葆真宫,直至蔡河云骑桥。御街至南薰门里,街西五岳观,最为雄壮。自西门东去观桥、宣泰桥,柳阴牙道,约五里许,内有中太一宫②、佑神观。街南明丽殿、奉灵园、九成宫,内安顿九鼎③。近东即迎祥池④,夹岸垂杨,菰蒲莲荷,凫雁游泳其间,桥亭台榭,棋布相峙,唯每岁清明日,放万姓烧香游观一日。龙津桥南西壁邓枢密宅,以南武学巷内曲子张宅、武成王庙。以南张家油饼、明节皇后宅。西去大街曰大巷口,又西曰清风楼酒店,都人夏月多乘凉于此。以西老鸦巷口军器所,直接第一座桥。自大巷口南去,延真观延接四方道民于此。以南西去小巷口三学院,西去直抵宜男桥小巷,南去即南薰门。其门寻常士庶殡葬车舆,皆不得经由此门而出,谓正与大内相对。唯民间所宰猪,须从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群万数,止十数人驱逐,无有乱行者。

[注释]

①礼部贡院:礼部举行考试的会场。“东至贡院”的贡院,是开封府举行州试的会场。②中太一宫:供奉太一神的道教活动场所之一,此外还有东太一宫和西太一宫。沈括《梦溪笔谈》卷三云:“十神太一:一曰太一,次曰五福太一,三曰天一太一,四曰地一太一,五曰君基太一,六曰臣基太一,七曰民基太一,八曰大游太一,九曰九气太一,十曰十神太一。唯太一最尊,更无别名。……京师东西太一宫,正殿祠五福,而太一乃在廊庑,甚为失序。熙宁中,初营中太一宫,下太史考定神位。”③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大禹时曾铸造九鼎,以象征九州。成汤曾迁九鼎于商邑,周武王又迁九鼎于洛邑。秦始皇灭周,迁九鼎于咸阳。这里的九鼎,是北宋徽宗崇宁年间铸造的。李濂《汴京遗迹志》卷八“九成宫”云:“崇宁元年(1102年),方士魏汉津请造九鼎。四年(1105年)三月,九鼎造成,诏令于太一宫之南建大殿,名曰九成宫,将九鼎安放其间。中央曰帝鼎,北方曰宝鼎,东方曰牡鼎,东北方曰苍鼎,东南曰冈鼎,南方曰彤鼎,西南曰阜鼎,西方曰皛鼎,西北曰魁鼎。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占汴京,掠去九鼎迁于北方,此后北方九鼎下落不明。”④迎祥池:即凝祥池。阮阅《诗话总龟》卷二十七云:“京师芡实最盛于会灵观之凝祥池,故文忠诗曰:‘凝祥池锁会灵园,仆射荒村安可比?’”

[译文]

出了朱雀门,东城墙之外就是民居。往东去的大街除麦秸巷、状元楼外,其余都是妓院,一直到保康门街。此外御街东面的朱雀门外,往西通新门瓦子,往南是杀猪巷,也有妓院。御街往南是东、西两座教坊,其余都是民宅或茶坊。街道正中是集市,到夜间尤为兴盛。过了龙津桥往南去,路的中间又设有朱红漆杈子,与皇宫前边的杈子一样。东边是刘廉访宅,往南是太学、国子监。过了太学,又有一条横街,就是太学南门。街南是熟药惠民南局。往南走大约五里,都是民宅。又往东去有一条横向大街,直到五岳观的后门。御街往南约半里左右,是看街亭,平常皇帝车驾到此,登上看街亭可以观看街上的车马行人。沿着街向东一直到开封府贡院、什物库、礼部贡院、车营务、草场。街南边是葆真宫,直到蔡河上的云骑桥。御街往南一直到南薰门里,御街西面的五岳观,最为雄伟壮丽。从西门往东去分别是观桥、宣泰桥,沿路都是砖镶石砌的官道,绿柳成荫,长约五里,里边有中太一宫、佑神观。街南边是明丽殿、奉灵园、九成宫,宫里安放着九鼎。附近往东是迎祥池,池边夹岸全是垂杨柳树,池中菰蒲莲荷,野鸭和大雁在池中游泳嬉戏,池中还有桥梁、亭台、楼阁、水榭,如星罗棋布、相对耸峙于池中,只有每年的清明当天才准许百姓进入里面烧香、游览一日。龙津桥南西墙处是邓枢密府宅,往南的武学巷内是曲子张宅、武成王庙。再往南是张家油饼铺、明节皇后的府宅。往西去的大街叫大巷口。再往西是清风楼酒店,京城中的人们在夏天的晚上大都到此乘凉。再往西是老鸦巷口军器所,一直连接到第一座桥。从大巷口往南去是延真观,通常在此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信道民众。南面往西去的小巷口是三学院,再往西去可直达宜男桥小巷,往南去即是南薰门了。平日里,普通的官员及百姓人家殡葬的车辆和轿子,都不能经过南薰门出城,据说此门正好和皇宫大内相对。只有民间送往城中要宰杀的生猪,则必须从此门进入京城。每天傍晚,进城的生猪一群多达万头,仅有十几个人驱赶着,并没有乱跑乱窜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