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的军衣

我是多么爱那黄色的军衣啊!这黄色,正如我们国旗的红色一样,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颜色。我爱琥珀的黄色,它黄得透明,黄得发亮。我也爱花朵的黄色,它黄得娇艳,黄得鲜嫩。但是,我却更爱这军衣的黄色。它并不透明,也不发亮;它当然更不娇艳,更不鲜嫩。然而它是朴素的,像真理那样朴素;它是动人的,像真理那样动人。

我一看到这黄的颜色,心里就思绪万端,想到许许多多事情。我想到我们的党,想到毛主席,想到八一起义,想到两万五千里长征,想到爬雪山、过草地,想到艰苦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想到抗美援朝,一连串地想下来,一直想到今天的铜墙铁壁般的国防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我更喜欢想到一件小事。

1949年春的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进了北京城。我冒着大风,到离开我的住处不远的东四牌楼去欢迎他们。这些人我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他们的事迹我却是十分熟悉的。在“万家墨面没蒿莱”的黑暗的年代里,我曾经不知道有多少次从报纸的字里行间读到他们胜利的消息,因而感到无限的振奋。现在看到他们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进北京城,我仿佛是碰到了久别重逢的故人。我跟着群众鼓掌、喊口号,有时候内心激动,热泪盈眶。剧烈的风沙似乎给人们的热情压下去了,一点也显不出平常的那种威风来了。

当天下午,我到西城去看朋友,走到什刹海桥上,正巧有一个解放军在那里站岗。他背着背包,全副武装,军帽下一双浓眉,两只炯炯发光的眼睛。从远处我就看到他那一身厚墩墩的黄色军衣,已经不新了,但洗得干干净净。我陡然觉得这个士兵特别可爱,觉得他那一身黄色的棉军衣特别可爱。它仿佛象征着勇敢、纪律、忠诚、淳朴;它仿佛也象征着解放、安全、稳定。只要穿这样军衣的人在这里一站,各行各业的人就都有了保障,可以安心从事自己的工作,工厂的工人可以安心生产,拖拉机可以安心耕地,学生可以安心上学,小孩子可以安心在摇篮里熟睡。只要他在这里一站,整个北京城、整个新中国就可以稳如泰山,那一群魑魅魍魉就会销声匿迹。我左思右想,一时万感集心,很想走上前去,用手摸一摸那一身黄色的军衣,我是多么爱那黄色的军衣啊!

当然,我没有真的走上前去摸,我仍然走我的路。可是,我又真舍不得那一个年轻的士兵。我回头看了又看,一直到我眼中只留下一个隐隐约约的黄色的影像。这影像就永远镌刻在我的心头。

从那以后,我在北京城,在祖国的其他城市和乡村里,在火车上,在电车上,在公共汽车上,在马路上,在公园里,在商店里,在市场上,不知道有多少次碰到了解放军的军官和士兵。他们当然不会就是我在什刹海桥头碰到的那一位,但是我觉得他们都同样可爱。在电车上和公共汽车上,我愿意同他们挤站在一起。即使是在三九严冬,朔风凛冽,他们站在我哪一边,我就觉得哪一边温暖。即使车里面摇摇晃晃,他们站在我哪一边,我就觉得哪一边有了依靠。我有时候故意去摸一摸或者碰一碰他们那黄色的军衣,心里感到无限的幸福与愉快。

曾经有好多年,每到“五一”和“十一”,我就在天安门前观礼台上看到人民解放军的官兵的代表们。在金水桥后面台上的是将军们,制服一片亮蓝色。在桥前面台上的是军官和士兵,制服一片草黄色。在这时候,天安门广场上,万紫千红,五彩缤纷,万头攒动,一片花海。在这样彩色如绘的眩目的花海里,亮蓝色和草黄色应该说并不突出。然而,在我眼里,这一片淳朴的亮蓝和草黄不但没有相形见绌,给那些绚烂的颜色压住,而且十分引人注目。这两种颜色仿佛给整个花海、整个广场增加了色彩与光辉,使它显得更美、更可爱。

难道这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偏爱吗?不是的。这样的想法和看法许多人都有,连小孩子也不例外。

今天早晨我乘无轨电车进城。我前面坐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和她的母亲。小孩子透过玻璃窗子看到外面车站上站着几个解放军在那里排队等车,小小的黑眼睛立刻亮了起来,似乎是对着解放军,又似乎是对着母亲,高声喊道:

“解放军叔叔!”

母亲问:“解放军叔叔好吗?”

小孩子立刻用清脆得像银铃一般的声音回答说道:“解放军叔叔好!”

接着她就拍着小手唱起了《我是一个兵》。我真是从心里羡慕这幸福的孩子。我像她这样大的时候,看到当兵的那一副手里提着皮带、斜楞着眼、满脸杀气的样子,就像是老鼠见了猫,远远地躲开,哪里还敢同他们说什么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