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耗费的心血尚不足以填满垃圾桶

周末去逛国家博物馆,刚进馆时,看见一个约摸70岁的老头坐在明清展厅地上抄东西,旁边还放了只拐杖。我们从早上逛到下午闭馆,中间还去咖啡座喝了两小时茶,逛完路过明清展厅,发现他还在抄。我忍不住好奇,凑过去看了一眼,他手里捧着一个又旧又厚的笔记本,一行行抄着每件展品的解说词。我看时,他正抄到:“《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抄写得很认真,很工整。

我很想对他说可以用相机拍下来,回头再慢慢整理,不过看他专注怡然的表情,还是忍住了。

我刚要出博物馆时突然停下来,回头去展厅前售书的地方。售书员正要收摊,我拦住,问有没有介绍展品的书,她指给我,打开发现很多展品都有详细介绍,还配有精美的图片,铜版纸印刷。我感到一阵儿怅然,不知道是怜悯还是心疼,类似的事情做过的人多了呢。

刚上初中三年级时,我一心想考出好成绩,理科不在话下,文科却毫无把握,于是我决定把政史地课本整个背下来,不管是大字还是小字。我以为这样就能暴力破解。我花费十倍的工夫背了下来,虽然磕磕巴巴。期中考试时,只考了第七名,第一名是我同桌,他从来不好好学习。更令我难堪的是,一道20分的论述题我的答案和书上的原话几乎一样,却只得了14分;他不会背,随便扯了几句,老师给了19分。我当时不理解,觉得吃亏。多年后再想,觉得吃不吃亏先不论,只论把课本上大字小字都背下来这一点,就已经傻得可以了。

大学同学林比我倒霉得多。我们班人少,大家不喜欢听课,就拜托林把笔记做得详尽一些。他每次上课坐第一排,笔记工工整整。期末考试前,每个人把林的笔记复印一份,那份笔记还流传到了外班,成为几年来那门课最经典的笔记版本。考场上,授课老师亲自监考,他说:“你们答题要简明扼要,我不喜欢废话太多,不要啰嗦,答出要点就可以。”林以满满的勇气第一个交卷,大概是希望得到老师嘉许。他交卷时我才答了一半,惊讶地望了望讲台,发现老师黑着脸。林走出教室不久,老师打断考试的同学说:“大家答题不要太干瘪,你们平时不来上课就算了,最起码到了考场应该认真点,我会尽量让每个同学都过,但如果你自己都不想过,我也没办法。”结果是这门课一百多名学生中只挂了一个,就是林。

后来和林聊起此事,他说他非常喜欢这个老师,很想让老师对他有好印象,赶在第一个交卷就是为了向老师证明他专业学得比别人都好,让老师记住他,实在没想到老师竟以为他的态度有问题。他本来打算报考那位老师的研究生,但经此一事,感觉自己再无颜面报考,只好换了别人。

我准备考研时,一天在自习室,林看见我把考案上的问题和答案解析一页页往纸上抄,笔记堆了一尺高。林摇摇头,对我说抄这些没有意义。我惊讶他什么时候开始变得通达了。我何尝不知道抄这些收效甚微,但我那时已是第二次考研,没有工作,已经毕业却还在花家里的钱,没有理由挑三拣四,哪怕只有0.1%的提高成绩的可能性,也得去做。后来我考上了,但我明白,能够考上和我抄了一尺高的笔记其实没有多大联系。那些笔记如果留着,效果就是唬人,让失败的人有个理由安慰自己——看,人家抄了一尺高的笔记才考上。我想幸好我没有再挂第二次,不然人家会说,你看这货抄了一尺高的笔记还挂了,真是笨得可以。所以,看到那个老头在国博展厅里奋笔疾书,我就想起自己来了。

我花两年时间准备考研,两年时间读研,才拿到硕士学位;后来见过一些读MBA的企业家,花钱找人上课,花钱买论文,一样拿到了硕士学位。而在考研复习教室里,我见过和他们年纪相仿的人,不知考了多少年,中途停停辍辍,始终没有放弃考研,但也始终没有考上。

我考完研就把一尺高的笔记丢到楼道垃圾桶里了,没有刻意烧掉或撕碎,因为我并不恨那些笔记,也不后悔自己花掉的时间和精力。人生中必然该有此一遭,过了丢掉就是了。那些笔记算起来有将近一百万字吧。站在垃圾桶旁,我有点郁闷,不是郁闷自己大半年的心血都用来制造垃圾了,而是郁闷这些垃圾还不够把一个小小的垃圾桶填满。

不过,这又有什么值得难过的呢?明白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