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悠悠,有计划

如果未经过预约而贸然去拜访一个瑞典人,我几乎敢断言迎接你的不是张开的双臂而是惊愕的询问:对不起,我们有约吗?是不是我忘了?而当得知这只是一次随性而至的拜访,十有八九你得到的回答是:“亲爱的,我很高兴和见面,但抱歉不是今天。”而这时,如果够聪明,最好不要问人家为什么?一般衣着懒散、待在家里,除了陪陪孩子、睡睡懒觉、听听音乐、在自家院子里烧烤一下,晒晒太阳,大约没有比这更忙的事了。

没错,瑞典人就是这么在乎自己的个人时间,哪怕只是一个人闲待着,这也是某个周末的一个计划。所以摧残身体加了班、又妄图在周末打电话给你的上司表功者,无异于自断筋脉。周末就是周末,好好享受,哪怕百万大单的生意摆在办公桌上,瑞典人也敢拖到周一才给你办。

北欧人做事习惯于计划,习惯于凡事预约。大到公司事务拜访,小到两个人去喝一杯咖啡。一切的计划,都彰显在预约中。可以这样说,在北欧没有预约,简直什么事都办不成,甚至连门都进不去。有计划的预约为何如此重要?因为其核心是自由!

所有的有条不紊和慢而有序都蕴含在计划之中。一个目标清晰的计划,扩展了生活尤其精神世界无限的深度和宽度。瑞典孩子从小就在老师那里学会了计划带来的好处,凡经过计划的事,总是比较容易实现。按计划去实现每一件事、每一个目标,完全是一个极具隐私的个人享受过程。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只有你自己清楚你在做什么、你要做什么的时候,心才会得到宁静。

所以瑞典人可以容忍下属乱穿衣混搭去上班,却不能容忍不在计划内的贸然拜访。因为这是对自由的侵犯,意味着个人计划的打乱和时间的被侵犯。西方最重要的一条人际交往准则就是准时。人们将准时、不随意耽误他人时间看成人际交往第一重要的礼貌和修养。

看看北欧的公交车到达每个车站的时间,你就知道北欧人对时间的控制有多么严格。北欧国家交通四通八达,十分方便。每个公交车站都有电子屏幕显示车到站的时间,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准点到达。初到瑞典时,常常为瑞典的公交车能掐着点到达而感到惊叹。但时间一长,就像习惯了走在路口车让人一样,也就习惯了车的准点到达,习惯于每次出门,先查查车次到达的时间。偶然因为路障导致车误点,心中不免生出被耽误时间的抱怨。

直到回国探亲,回去经历了公交车甚至包括火车、飞机在内的所有的不能按时到达和按时出发、经历了走在街上过马路的惊涛骇浪,再回到瑞典,看到每每等的公交车准点到达,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看到静静停下等你先过的车,在北欧清爽宁静的凉风中,为着这份有序,竟生出热泪盈眶的感动。

北欧生活,慢节奏,谁都这么说。很多骤然从本土压力巨大的社会竞争齿轮下挣扎出来的移民,一下子被摔到北欧这些慢悠悠的国家,身心失重没有几年是缓解不了的。

近几年来,号称离天堂最近的人间仙境、上帝的后花园北欧游成为热点,可无论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哪个国家游回来,人们都有个普遍的概念:北欧生活节奏慢。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慢节奏。甚至包括被移民们诟病的欧美国家看病慢,开了单子挂了号,即开始漫长的等待。

在这漫长等待的过程中,等医院再次的预约通知下来,大部分人已经自主痊愈了。少数命运不济的,已经挂了,当然这可以当作笑谈。但是北欧国家的按部就班,亦确实有迹可循。比如瑞典曾连任两届的首相弗雷德里克·赖因费尔特,就曾经因为出访之际看病预约单到、必须去就医,而取消出访的传闻。因为英明的首相深知,如果错过了这次预约,又不知要等到何时。从这份秩序里,一方面彰显出掌权阶层与布衣百姓的平等,一方面又体现出福利社会的另一个特质,即简约,公共资源被极大地节约。

正是因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福利并不是无限制的,它更多地被分配给需要的人。北欧福利最突出的体现就是教育和医疗免费。而在医疗免费方面,又重在预防,避免一切不必要的隐患和多余的开支。比如儿童保健机构BVC,给每个孩子成长定型阶段悉心地呵护,建立健康成长档案,定期检查,定期打所有的疫苗。

为了让孩子们从小锻炼出一个健康的体魄,就要鼓励多运动。每天无论刮风下雨下雪,孩子们必须有两小时的户外活动,这是北欧诸国对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生的硬性规定。为了让孩子们放开玩,北欧每个学校都有供孩子们奔跑玩耍的大操场、沙池、滑梯等。学校开出来的伙食也是经过营养科学家的配比,营养健康均衡,以免将来长大个个体质太弱三天两头就医。而工作环境中,则一定要求将工作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