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立哲 Ⅱ(第2/2页)

好了,“外部”要么没有,要么就仍然是有限与无限的对峙。倘是后者,是有限感知与无限未知的永恒对峙,“轮回”或“灵魂的延续”等等是否就已得到证明?——当然还是猜想。

10、再说“内部意义”。事实上我们也只能探讨“内部意义”。其实这“内部意义”的优劣,刚才已经说过了。再想强调的是:爱,必须首先是一种个体信奉,否则会导致思想的捆绑,精神价值一旦公有,结果难免又是专制。但是,爱,又必然是以关注他者为特征、为己任的,自我封闭和拒斥他者恰恰是恨的根源。——这是另一种问题了,很大的问题,科学、哲学最终都要落实其中的问题。

11、说点另外的想法:我总以为,未来的科学(尤其是物理等等)必要引入心理参数,即观察或观察点。其实“相对论”已然表明了这一点。现代物理学(比如“量子力学”和“测不准原理”)似乎也已证明,失去观察的所谓“本质”,很可能是一种虚妄。因而我想:所谓永恒,即是有限与无限的永恒比衬,即是观察与被观察的永恒对峙,即是“我”与他者的永恒共存。

倘其真若如此,死是什么呢?

铁生

200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