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语粹》序目(第4/5页)

三五五、文学二派

观念

三五六、历史上的文学

三五七、文学史公式

三五八、白话文学史

革命

三五九、做文学史

三六○、事实与看法

三六一、中国文学来源

三六二、文的形式

三六三、文学忌抽象

三六四、言近而旨远

三六五、活字死字

三六六、古文

三六七、国语与汉字

三六八、汉字权威

三六九、代替汉字

三七○、文章达意的重要

三七一、套语

三七二、大众语

三七三、白话的字

三七四、美文

三七五、文腔革命

三七六、中国方言文学

三七七、方言文学

三七八、实验主义的文学观

三七九、最后之因

三八○、人的文学

三八一、在文学革命上的

三八二、文学三病

贡献

三八三、人不到四条

三八四、言之有物

三八五、不无病呻吟

三八六、论用典

三八七、陈言滥调

三八八、不讲对仗

三八九、不摹仿古人

三九○、不避俗语俗字

三九一、中国文法学

三九二、候补国语

三九三、国语

三九四、国音

三九五、小百姓语言

三九六、林琴南与古文

三九七、文学之美

三九八、逼人性

三九九、懂得性

四○○、文学革命与试验

四○一、门外汉

四○二、戏台里喝彩

四○三、旧戏

四○四、旧剧

四○五、悲剧

四○六、遗形物

四○七、标点符号

四○八、古文译书

四○九、论翻译

四一○、翻译

四一一、译书办法

四一二、传记文学

四一三、中国传记文学

四一四、传记文学不发达

四一五、教科书

不发达原因

四一六、演说

四一七、对于诗经的几个

四一八、楚辞

基本概念

四一九、忠臣教科书

四二○、词

四二一、词选

四二二、元曲

四二三、昆曲

四二四、禁与删

四二五、八股

四二六、短篇小说

在“人物”方面,小单元包括的有:

四二七、老子与孔子

四二八、陆贾

四二九、叔孙通

四三○、司马迁

四三一、王莽

四三二、玄奘

四三三、神会

四三四、柳宗元

四三五、李觏

四三六、金圣叹

四三七、颜元

四三八、费经虞与费密

四三九、戴震

四四○、汪辉祖

四四一、吴敬梓

四四二、刘鹗

四四三、王照

四四四、严复

四四五、林纾

四四六、辜鸿铭

四四七、曾朴

四四八、梁启超

四四九、章炳麟

四五○、高梦旦

四五一、张元济

四五二、章士钊

四五三、蒋孟邻

四五四、梁漱溟

四五五、鲁迅(周树人)

四五六、丁文江

四五七、徐志摩

四五八、傅斯年

四五九、胡风

四六○、宣统皇帝(溥仪)

四六一、曾琦

四六二、林森

四六三、汪精卫

四六四、陈济棠

四六五、邹鲁

四六六、张学良

四六七、赵元任

四六八、尼采

四六九、达尔文

四七○、詹姆士

四七一、林肯

四七二、爱默生

四七三、阿克吞

四七四、拜伦

四七五、维多利亚

四七六、易卜生

四七七、欧亨利

四七八、托尔斯泰

四七九、荷马李

四八○、杜威

四八一、威尔逊

四八二、塔夫脱

四八三、老罗斯福

四八四、翟理斯

四八五、罗素

四八六、萧伯纳

四八七、威尔斯

四八八、兴登堡

四八九、罗斯福

四九○、斯大林

四九一、马歇尔

四九二、赫尔

四九三、艾森豪威尔

四九四、巴鲁克

四九五、弗勒斯纳

四九六、司徒雷登

四九七、伊斯曼

四九八、汤因比

四九九、高本汉

五○○、青木正儿

从上面这五百个小单元和它们所隶属的大类里,内行的人都不难察出:胡适主要思想的分类条目,大致都已具备。偶有五百个小单元以外的子题,表面上虽没列入,骨子里却可能藏在其他单元之下,稍微细心一点的读者都不难找出来。当然这部“语粹”的选定,编者个人主观的看法和能力的限度,自都难免,如有不当之处,自与胡适本人无关。

胡适在《胡适文集》编印后十七年,自己本就感到个人文字有“分类编印”的必要,他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