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3/5页)

上个世纪的80年代,台湾民歌运动风起云涌,专栏作家韩松落有一段这样的描述:“他们在灯下激动交谈,四处奔走开民歌演唱会。‘金韵奖’民歌大赛里永远有新人涌现,四季都像是春天,每个时辰都有一面战鼓在心里敲出‘非如此不可’。青春的洪流给每一天镀了金,即便剥离磨损,也显得金粉淋漓。”那时,张艾嘉是众多文艺女青年中的一名,而罗大佑不过是刚刚出名的创作人,杨德昌是新导演,李宗盛白天帮父亲送瓦斯,晚上去唱歌。那到底是什么样的盛况?

“哇——那个时候——”张艾嘉拖长音,清澈的眼睛里闪过一点光,“很忙,有参加不完的派对,那时我很坏,因为没有狗仔队,所以我在尽情地谈恋爱。早期的男生们很单纯,早期的事情也很单纯,那时我的心中就只有朋友和创作。当时我住在一家coffee shop,叫香颂室,很出名的,天天人来人往,我们在里面打游戏机,吃东西,我还有一个小小的办公室,做我的电视剧,拍《十一个女人》。那时候的事如果拍出来,大约可以写八十个故事吧!”

你会经常回想起那段时间么?

“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是我现在已经不会经常想起了。”

张艾嘉的头发很黑,很多。她说这么多年她都跟一个发型师:“我很念旧的。”

问她会不会写*,这么多精彩的过往不写出来太可惜了,何况她又爱写文章。“我要看看自己究竟能够有多么诚实,可是如果我的诚实,会让别的人不舒服,那么我不如不写。”

人人都叫她张姐,实际她的小名叫小妹,“还是在1987年、1988年的时候人家就开始叫我张姐啦,因为当时有部戏里我演老师。小妹是最早认识我的人叫的,胡金铨导演就这么叫我。前段时间我参加一个活动,碰到徐枫姐和佩佩姐,她们都叫我小妹,我觉得特别高兴,因为现在很少有机会被人叫小妹了——那天在座的都叫我小妹。”

事实上,张艾嘉依然是小妹。她爱笑,配上新剪的短短童花头,两个永不消逝的大酒窝,又年轻又俏皮。资料上记载张艾嘉生于1953年,可是连我们的美女摄影师看着都发了阵呆:天哪,她怎么这么年轻,她跟我妈一样大哎!她靠着林奕华拍照的时候,那么小鸟依人,我开始明白为什么那些男人会爱上她——她原来真的是永远的小妹。

和所有的八卦粉丝一样,我追问:“咦,当年罗大佑不是写过一首歌叫《小妹》,是专为你写的吧?张宇还翻唱过。”她笑着把头扭开,林奕华贴心地替她回答:“哇,又来了!”

是的是的,都已经过去,其实我只是想说那歌词真写得不错。

“小妹,小妹,我们有温暖的过去,我们有迷惑的现在与未知的将来。小妹,小妹,该去的会去该来的会来,命运不能更改……”

单纯的人最有福(1)一

夏日清晨的湾仔,没有几个行人。

拐到轩尼诗道一栋小小的不起眼的写字楼,守更的两个老头在闲聊六合彩,漫不经心地指给你要搭哪部电梯,到十一楼,叮的一声,停住,出来,发现右手边赫然出现一个白框小门,透明玻璃上只有一个小小的单词:bless,衬着里面一屋暖黄的灯光,尽头一张粉红色的小猪画像——呵,这就是传说中麦兜诞生的地方。

麦兜是谁?它是一只漫画小猪,有点慢有点弱,右眼上还有一块丑丑的胎记,讲话总是含糊不清,傻傻地说一些港式的无厘头傻话,最著名的一句台词是:“我有个名叫做麦兜兜,我阿妈叫做麦太太,我最喜欢吃麻油鸡,我最喜爱吃鸡屁屁。”而他的妈妈麦太太是单亲妈妈,养家糊口之余,天天希望麦兜成才,每天早晨在楼顶宣读奋斗宣言,还时常吓唬麦兜:“从前有一个小孩,他不听妈妈话,结果,他死了。”就是这样一个有着这样那样缺点的妈妈,说出的话却常常成为最催泪的一幕:“在外面妈妈也不是一只成功的猪,很多事我应付不来还得应付下去,但对我至爱的猪,我会最细心、最愉快、最尽心地去做。要是你不帮我摆放筷子,要是你小便乱滴,要是你再不爱我的担担面,我便完了!”

单纯的人最有福

麦兜借幼儿园的壳,但讲的却是普通香港上班族的生活:大包、卤肉饭、茶餐厅、电线杆上的小广告、叮叮车,还有香港式的冷笑话。这些使麦兜成为香港icon,2001年,《麦兜故事》一推出即获得金马奖,而2009年新片《麦兜响当当》在香港、内地一推出便卖了个满堂红。这一切都源于1988年,一个叫麦家碧的女孩子遇上了一个叫谢立文的男孩,一个负责写故事,一个负责画画,小小一个麦兜红足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