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编 国人的劣根性(第9/15页)
如果一个社会中大家都是君子,第二种规则根本就不需要,而既然需要第二种规则,就证明这个世界上即使君子是大多数,也还是有小人。根据我这位朋友的结论,人类的进化史其实就是在欺骗中提高智力的过程,把大家都想象成君子固然离事实很远,就是把大多数人都定义成君子,恐怕也不是事实真相。
事实真相其实很简单。人是群居的动物,如果大家都骗来骗去而没有惩罚措施,我们的社会没有形成就会瓦解了,甚至在我们的祖先还在非洲大草原上的时候,就会被其他食肉动物吃个干净。所以,在用欺骗提高智力的同时,也用智力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后就形成了规则。按照某些现代人类学家的说法,我们之所以能进化到这个地步,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结构足够复杂,在足够复杂中产生了一种秩序。这种秩序就是规则。从这里看出来,至少从生物意义上说,事情跟人是不是君子其实没什么关系,也就是这位朋友说的,跟道德的指数没关系。
规则就是提高欺骗成本用的,或者说,好的规则未必能降低诚信的成本,但一定会让欺骗的人觉得成本太高,高到他不愿意支付的程度。也就是说,如果把诚信问题看成一个经济学问题的话,好的规则不是让人成为君子,而是让人不敢成为小人,做小人的成本太高。用政治学的话讲,叫做“好的制度让坏人成为好人,坏的制度让好人成为坏人”。
温和与容忍的国人
前两天看到蔬菜大幅度涨价的新闻时,由于做新闻的时间比较长了,马上反应出来的是这么一个流程:有司出来说“这不是通货膨胀,而是季节性涨价”,以及“严厉打击蔬菜涨价”,再以及国家统计局说的“蔬菜价格上涨1.5%”,蔬菜与消费者情绪稳定。我要承认,这里多少有些戏谑的意思,比如说这个价格上涨1.5%就是直接套用了统计局评述去年全国房价涨幅的著名数字。
结果没想到的是,这个随口的调侃竟然有部分成为现实。首先,确实有官方机构称这是季节性因素,其中还包括了天灾造成的价格上涨;其次国家统计局说,CPI指数同比上涨2.8%,环比上涨0.2%;最后,国家统计局的相关人士表示物价的涨幅“比较温和,可以容忍”。
蔬菜涨价与国家统计局所说的CPI不是一回事儿,国家统计局所说的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即我们吃的、喝的、用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价格参考指标”,说白了就是物价涨幅的指数。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在蔬菜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国家统计局又一次出来表示涨幅不大未必是靠谱的事儿。因为不但吃的、喝的东西价格上涨,汽油等东西上涨的幅度也不算小,这种基本物资的上涨必然也会带动全体物价的上涨,就个人到菜市场以及超市的经验来看,要说只有区区的2.8%实在是让人难以相信。不过,我等并不会计算CPI的数据,正如我们不会计算房价的涨幅、只能干看着那个去年全国房价涨幅1.5%的数据,觉得那是个统计学上的奇迹一样。
同样在这片土地上诞生的奇迹是那句“比较温和,可以容忍”,这话因为没有主语,所以我们就只能猜测到底是谁可以容忍。这是说国家可以容忍么?想来国家是可以容忍的,即使这个涨幅也超过了银行的利息,大家存钱都是拿负利息,但这个对于银行没有多少害处,自然是可以容忍的。而为了保证经济的增长幅度,银行也不会加息来降低通胀的风险,国家容忍这个幅度的CPI当然没什么,即使实际上比这个高很多的情况也是可以容忍的。
而且我们从CPI的定义就可以知道,这些涨价都是老百姓承担了嘛,因为那都是老百姓的消费,东西涨价了你还不是要吃要喝?所以,在这个层面上说,国家也是可以容忍这个温和涨幅的。
另外一个意思,就是说这个涨幅是老百姓可以容忍的。这个大概就是“情绪稳定”的另一个表述方式了,实际上不稳定也没什么办法,毕竟每天开门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总是要过下去。菜贵了就吃肉,肉贵了就吃菜,都贵了就少买点儿,只要还能活下去,中国的百姓确实是很能容忍的。只是大概没人想到,在今天这个菜贵过肉的时段里,古代白痴帝王“何不食肉糜”能够真的实现罢了。
分析为什么涨价以及为什么统计数据的涨幅只有这么一点不是我这小文的目的,那也是一个不能完成的任务。我只是从这个“可以容忍”的话语上感到一点悲哀。我们承受着高昂的房价、高昂的油价,使用着最贵的移动通讯以及买着最贵的汽车,养活着世界上最庞大、比例最高的公务员人群,居然还能有这种情绪稳定的社会状态,谁能说中国人民不勤劳质朴呢?只是这个褒扬的代价真是太沉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