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中国文化的前身与后事(第8/13页)
不过,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人士把自己装进去的逻辑还不止这么一点。前几天参加一个研讨会,主题是善待动物。关于这点其实我个人倒是没啥意见,而且确实是想鼎力支持一下。比如说在该研讨会上我就建议不要谈什么“动物权利”、“动物福利”之类的大词儿,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饭都吃不饱、孩子上不起学、没有多少社保福利,虽然这两个词本身不是说让动物们有投票权或者享受经常出问题的廉租房,但总是会让人产生某种反感,因为很多人类很不幸地具有“人类中心主义”的毛病,一说到这些就先想起自己的境况。
其实更为讨厌的是,在很多抱持这样善待动物观点的人看来,另外一群人的生活与文化就是一种垃圾,比如说您不幸有时候吃点儿狗肉什么的。如果说“人类中心主义”算是歧视动物的话,不知道把另外一群人归入垃圾算是什么。说起来,大概能够明目张胆地歧视同类的,应该只有人类了吧?这样的环保与动物保护,我看还不如“人类中心主义”。
古典名著的权威
在中国拍古典名著其实挺有风险的,文化太深厚了就容易让人变得很执拗,一旦不能“忠实再现原貌”,自然免不了口诛笔伐。最新的那版《三国演义》就号称很真实,但看见演员骑在比狗大不了多少的骏马上,挥舞着清朝中期的兵器,脑袋在宽大的头盔里晃得象个滚珠似的,还真没觉得跟真实这事有什么关系。
喧嚣多年的新版《红楼梦》在选秀、黑幕、选秀变成扯淡后终于开机。没开机之前就换掉了第三任导演,该导演号称要让“红楼十二钗”穿上露背装亮相。这个自然是舆论大哗,有人反讽曰:比基尼、丁字裤与高跟鞋要不要也上阵?
说让演员穿丁字裤当然属于妄想,就是现代题材的电视剧,您老也休想看到这样的场景。这倒未必是演员不愿意为了艺术而牺牲,而是我天朝自有尺度在,不容演员这么牺牲。但露背装相信是可以的,连《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低胸装都可以,露背装也不是什么过大的尺度。当然,估计这些评论者要说的主要意思在于,既然是拍古典名著就要真实再现当时的风貌,不能把古代爱情悲剧拍成现代三角乃至多角恋爱,尤其是跟时装剧要区分开来。
关于艺术这事我是这么想的。从小我们受到的某种教育就告诉我们,艺术是为现实服务的东西,凡是不能反应现实的艺术,多少有些不太靠谱。一直以来,所谓的艺术的主流都是所谓现实主义的艺术,但凡真有个抽象的东西出现在大家面前,一般人还真是不认。
这种教育多了以后,看见什么都想往“真实再现”上靠。所以,露背装的说法一出,挑战的倒不是艺术的创造力,而是大众“真实再现”的神经。大家可能都觉得,古典名著是不能亵渎的东西,想要拍好就要按照原样去拍,最好是一几一案都要与当时的社会状态与实际生活相吻合。
但艺术要是这么混下去,估计离死的那天也就不远了。艺术总是要不断地发展与创造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算经典了吧,某导演就把这个生生地拍成了现代枪战时装剧。我们这里也不乏这样的人才。张导演纪中先生把金庸大作中的青城派弄成了“草裙舞”固然相当扯淡,但这种探索的精神未必是扯淡的。武林中人嘛,有个把门派的服饰特别一点,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我总是觉得这种一说起古典名著就认为是不能再进行艺术创造的想法,有一点先天的迂腐味。尤其是在面对所谓“四大名著”的时候。《三国演义》本身就是演义不说,《西游记》根本就是神怪小说,《水浒》是根据传说改编的,《红楼梦》倒是有点写实的味道,可人家曹雪芹没说是哪个朝代。
有时候这种看见古典名著或者什么已经成为权威的东西就自动上去保卫其纯洁性的做法,你都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学来的。要说写这些东西的古人,都是开创前人所未有风格的大师,估计没指望后人把自己当作牌位供起来。愿意自动成为大师牌位卫士的,基本都是毫无创造力的庸众。
所以,接受不了露背装的人,真的不适合看《红楼梦》,或者说不适合看任何有艺术含量的东西。《霸王别姬》里有这么个镜头,葛优演的“戏霸”问:“别人的出场都是六步,你为什么是七步?”您说,他那是看戏么?
远离读经,珍惜经典
中科院院士杨秋子说博士要能够背诵《老子》与《论语》前七章,不会者不能参加他的博士考试。估计这个消息一出,大概应该是骂声一片了。这事儿不奇怪,除了文科、还必须是读中国文学有关的科目以外,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应用教育,甚至博士也不例外。至于人文之类的东西,按照当年电影《少林寺》的说法,叫做从此不上该寺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