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敬重宝成

  令我们十分敬重的作家王宝成谢世了。

  王宝成在少年时期就显示出写作的灵光天赋,青年时代就把文学创作基本确立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在这个时期,他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默默钻研丰厚的中国古典诗词赋章,为后来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达到令人羡慕的传统文学的功底和修养,这就使他的文学创作一起步就站在一个较高的基点上,就有一个高远开阔的艺术视野,就初步体现出高雅纯美的基调和品相,就呈现出独自不俗的艺术个性。经过从少年到青年的扎实的练笔,一部《喜鹊泪》的发表,得到无以数计的南方北方读者的强烈呼应,也使他踏进已经复兴的新时期文学的殿堂,成为刚刚形成的陕西青年作家群里的一位引人注目的作家。直到他年届花甲,创作出了大量的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散文、古体诗词,尤其是三卷本百万字的长篇巨著《梦幻与现实》的创作出版,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成就。宝成同时涉猎电影、电视剧创作,《喜鹊泪》、《庄稼汉》、《神禾原》,拥有数以亿计的观众,成为陕西作家群里为数不多的双栖型艺术才华的作家。

  宝成的小说、电影、电视剧乃至散文的创作,首先都给读者一种深沉深厚的掘自生活深层的大美,其撼动读者心灵的最主要的力量是生活的真实,这是艺术典型化的唯一不可缺失的基础,只有这种从生活升华到艺术的真实,才能走进读者的视野,才能达到作品人物和读者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交融。宝成无论短篇、中篇、长篇,或电影、电视剧,无论城市乡村里的男人、女人、老年、青年等各种人物角色,都是以其真实的情感世界走进读者和观众的心里的。让我们看到了从上世纪50年代到新的世纪中国社会尤其是乡村的变迁史,是半个世纪中国乡村的真实记录,是鲜活生动的带有生活变迁特质的心理蜕变的史诗。他把成年以来的全部热情,都倾注给渭北故乡的土地和父老乡亲,他把精神和心里的全部思维,都集中在他热爱着的乡村生活的变化之焦点上。这样,他对生活发生的或大或小的变异,对人的心理情感的体验和感应,始终都保持着难得的敏锐敏感状态,这是他获得创作灵感创作激情,把握生活深层主流脉象的关键之所在,也就获得了生活的真实。

  我们从宝成作品的阅读和观赏里,感受到的各个时代人的心灵情感是可靠的。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我们敬重作家王宝成。

  宝成生活在城市,终生却系结在黄土地上,他关注农民世界农民命运的情感,几乎是天然的本能的,也是无法改变的;他不是把乡村和农民仅仅作为采集生活素材的对象,而是关注着他们的欢乐和痛苦,有幸和不幸,乃至锅里的稀稠和身上衣服的薄厚。这与他出生并成长在乡村有关,更重要的是由作为一个作家的人生定位思想境界情感倾向所决定的。这样,他获得读者和观众的喜爱和敬重就很自然了,也获得了我们的敬重。宝成高尚的人格修养,质朴无华的品性,纯净无染的心灵,独具一格的个性,几十年来以难得的道德操守,独立在既呈繁荣活跃又现驳杂纷乱的文坛上,坚守着一个作家对国家民族永志不渝的责任,保持着对生养他的土地和人民的热情和真爱,恪守着作为灵魂工程师的作家的道德良心和品行,这才是他获得我们敬重的更难得的因由。

  宝成一生真实真诚地面对生活和人民,真诚真实地面对文学,是以强大的精神和心理自信为支点的;他获得生活和文学回报给他的尊重是必然的、合理的;自然也得到文学界朋友普遍的敬重,所谓天道人心。

  这样,您的卓越的文学创造和您的风范,将成为永生。

  安息吧!我们永远怀念您,宝成。

  2005.6.29晨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