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梵歌》汉译本序

对于印度哲学,我没有深入的研究,因此了解得不多。但是对于《薄伽梵歌》的重要意义,却是了解的。印度反英斗争的伟大领袖甘地的哲学基础就是《薄伽梵歌》,它在甘地思想中起过多么大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去年,我曾遇到两位印度国会议员和一位印度著名的物理学家,他们对我说:“听说你们正在翻译《薄伽梵歌》,这真是一件有巨大意义的工作!它必能加深中国人民对印度人民的了解,我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可见一直到今天,《薄伽梵歌》对印度人民仍然有极大的权威。因此,我们今天出版这样一个译本,是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的。

《薄伽梵歌》在印度历史上,对广大印度人民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影响呢?

这个问题,三言两语,难以回答。事实是,千百年来印度几乎所有的教派、所有的哲人,都对这一部圣书发表过意见,做过注释。但是结果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异说纷纭,莫衷一是。我对本书没有研究,不敢乱发议论,张保胜同志的介绍,可以参阅。我只有一个感觉:本书的思想内容是比较一致的,没有什么突出的矛盾。它批判什么,宣扬什么,都讲得一清二楚,不会引起人们的猜疑。但是解释、崇敬、发扬、利用本书的那一些印度哲人却是矛盾重重的。比如圣雄甘地就是一个非常显著的例子。甘地毕生反对使用暴力和种姓制度,提倡非暴力和人人平等。但是《薄伽梵歌》的中心思想却正是提倡使用暴力,主张种姓制度。甘地同印度其他哲人一样,是在《薄伽梵歌》中取其所需,我们不必深究。

为了帮助中国读者阅读,了解这一部印度人民的圣书,我在下面介绍印度近现代几家研究这部书的学者的意见。他们之中有的试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薄伽梵歌》。据我所了解到的,他们的意见在我们国内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与重视。而我认为,我们所重视的正应该是这些学者的意见。我们也不能说,他们的阐释已经尽善尽美了。但是比起过去和现在那一大批死抱住旧观点、旧方法不放的学者的意见,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旧的解释,看似玄妙,实际上却是没有搔着痒处。结合介绍,我也提出我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同道者参考。

首先,我想介绍号称印度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一世祖的高善必(D. D. Kosambi)。他在许多历史著作中都讲到《薄伽梵歌》,归纳起来,可以有以下几点:第一,这部书是公元3世纪末以前写成的;第二,它赞扬非暴力(这一点同Basham有矛盾);第三,黑天是唯一的尊神,他充满了整个宇宙,天、地、地狱,无所不在。他能调和根本不能调和的东西,他是人们皈依的绝对的神。

其次,我介绍印度历史学家Basham对《薄伽梵歌》的看法。第一,他认为这书所表现的是成熟的有神论,它代表的与其说是婆罗门教,毋宁说是印度教,它把印度教从一个祭祀的宗教转变为一个虔诚皈依的宗教。这种皈依(bhakti)的思想可能是受到了佛教菩萨的影响。佛教虔诚的皈依早于印度教。第二,它宣传行动的哲学,人间的正道不是圣人们的无所作为,这毫无用处。上帝是经常不息地行动的,人也应该如此。人的行动不应该带着执着,带着个人的欲望和野心。人是社会中的一员,他必须完成任务,他必须为了神(上帝)的光荣而行动。这本书的教义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你的任务是行动,而不管结果如何。第三,这本书与其说是神学,不如说是伦理学,它的目的是维护旧社会的秩序,抵制新的改革和非信徒的攻击。最后,我介绍印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恰托巴底亚耶(Chattopadhyaya)对《薄伽梵歌》的看法。他的看法约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俱卢之野以后,般度兄弟得胜归来,成千的婆罗门集合在城门外,为坚战祝福。斫婆迦派哲人(顺世外道,唯物主义者)也在其中。他对坚战说:“婆罗门聚集在这里,诅咒你,因为你屠杀了亲属,你一定要死。”婆罗门杀死了斫婆迦。他的伦理价值是部落性的,谴责坚战屠杀亲属,他代表的不是非暴力,而是代表部落社会的伦理标准。俱卢之战是兄弟残杀,部落伦理标准被践踏。斫婆迦反对之,被焚死。部落伦理标准要重新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薄伽梵歌》就完成了这个任务。阿周那在战场上,面对屠杀亲属和长蝶局面,心里犹疑、愁苦。黑天要把他的灵魂提高到崇高的形而上学的高度,只有从这样的高度来看,这样的屠杀才能被认为是合理的。但在达到这样的高度之前,黑天先从面对现实的、世俗的考虑开始。这是一种享乐观点,或在今世,或在天上,都要去追求享乐。这可能是在印度哲学思想史上真正的享乐哲学第一次表露。斫婆迦的伦理是反对这个的。第二,恰托巴底亚耶把印度古代哲学分为两大派:一派他叫作提婆(deva,天、神)观点,这是唯心的;一派他称之为阿修罗(asura,魔)观点,这是唯物的。《薄伽梵歌》属于第一派,而顺世外道则属于第二派。顺世论主张:阿提茫(The Self)除了肉体之外,什么都不是,因此被称作肉体论(dehavâda)。《薄伽梵歌》书中描绘的阿修罗观点很可能与密教(Tantrism)有关,而密教在印度河流域文征遗物中已有所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