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兹拉·庞德和他的“才智之士”(第3/3页)

如果那笔赌注归入了“才智之士”,我也许会感到快活些,可是这个组织已不复存在了。但我又安慰自己,要是我下的那些赌注赢了,我给“才智之士”的捐献就能大大超过我原来意欲捐献的数字了。

那是个明媚的春日,我从天文台广场穿过那小巧的卢森堡花园。七叶树正绽放着花朵,许多小孩在砾石铺地的走道上游戏,他们的保姆则在长椅上坐着,我看见树林里有斑尾林鸽,有些我看不见但是听得见。

我还没有按铃女仆就把门开了,她叫我进屋去等着。斯泰因小姐随时会下楼来。那时还不到晌午,可是女仆却给我倒了一杯白兰地,放在我手里,快活地眨眨眼。这无色的烈酒在我的舌头上感觉极佳,当酒香犹留在我嘴里时,我听见有人在跟斯泰因小姐说话,一个人跟另一个人像那样说话是我从未听见过的;从来没有听见过,不论在什么地方,也不论在什么时候。

注释

〔1〕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美国现代派诗歌大师。16岁就读于宾州大学即开始写诗,曾短期任教于瓦巴什学院,1908年去欧洲,在伦敦,与休姆等诗人发起意象派诗歌运动。1920年偕妻子多萝西来到巴黎,积极支持并帮助T. S. 艾略特的长诗《荒原》的修改与出版,鼓励并指导当时在巴黎的青年作家如海明威、菲茨杰拉德、乔伊斯等人的文学创作,直至1924年去意大利拉巴洛定居为止。

〔2〕 戈迪埃—布尔泽斯卡(Henri Gaudier-Brzeska,1891—1915),法国最早的抽象派雕塑家,“旋涡主义”运动的著名倡导者。1913年前往伦敦,诗人庞德成为他的赞助人和宣传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

〔3〕 皮卡比阿(Francis Picabia,1879—1953),法国油画家、插图家、设计师、作家和编辑。1911年参加立体派黄金小组,1913年在纽约军械库展览会和艾尔弗雷德·施蒂格列茨的分离派摄影画廊展出作品。

〔4〕 刘易斯(Wyndham Lewis,1882—1957),英国画家、作家,旋涡画派创始人。在三十年代取得很大成就,创作了《巴塞罗那的投降》和《诗人艾略特》等有名画作,也写出了长篇小说《爱情的复仇》等优秀作品。

〔5〕 《波希米亚人》为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三幕歌剧,写巴黎拉丁区穷艺术家的生活,故又译为《艺术家的生涯》。

〔6〕 刘易斯对他在1922年7月戏剧性地被介绍给海明威有如下的记述:当他推开庞德的工作室的门时,他见到“一个身材魁伟的年轻人,上身赤裸着直至腰部,躯干白得令人眩目,正站在离我不远处。他高大,英俊,而且神色安详,正用他的拳击手套击退——我认为并没有什么过分用力——埃兹拉发出的一次激动的攻击。在最后一下向那眩目的太阳神经丛挥舞拳头之后(毫不费力地让那仅穿着裤子的塑像避开了),庞德向后跌倒在他的沙发椅上。那年轻人就是海明威。”(见杰弗里·迈耶斯的《海明威传》第85页)从以上记述,海明威这里所说的“我看出尽管他对我们到底在干什么一无所知,他正在等待,希望看到埃兹拉被我打伤……”以及把刘易斯描绘成一个凶神恶煞般的人,只是他初见刘易斯时毫没来由的错觉和偏见,后来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但是海明威在回忆当年初识的印象,仍如实地写出他当时真实的感觉,即使那是不正确的。

〔7〕 尺蠖英文名measuring worm,意为“在测量的软体蠕虫”,斯泰因这比喻很是生动。

〔8〕 雷米·德·古尔蒙(Remy de Gourmont,1858—1915),法国作家,他的评论文章对法国象征派美学理论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对庞德和艾略特影响颇大。

〔9〕 梅杰(Major)一词意为“少校”。

〔10〕 1921年冬天,艾略特与埃兹拉·庞德相遇于巴黎,长诗《荒原》经庞德删削后,分别在艾略特自己编辑的伦敦《标准》杂志1922年10月号和《日晷》1922年12月号上发表。不久,因长诗“对美国文学所作出的贡献”而获该年《日晷》的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