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预选 女武神的骑行

像以往一样从床上伸出手,在闹钟响起之前按住了闹钟。

他起床有点迟,是因为想抓住梦醒前的那一幕。

梦醒之前,马赛尔在梦中正在弹奏《春天与阿修罗》。而且,感觉很不错。那不是在舞台上,而是在不知哪里的野外,置身于绿意盎然中,愉快地弹奏着曲子,有一种“对了,就是这样”的感觉。

就像伸手想抓住水里的鱼,鱼却灵巧地从指间逃走,反刍黎明时的梦,总是很难抓住要领。

他马上就放弃了,干脆地从床上跳起来,拉开窗帘。

眼前是一片广阔的灰蓝色水平线。一看到大海,梦中景象马上就消散了。不过,还有一丝余韵似乎还残留在身体里面。

他做做拉伸运动,出去慢跑。

冰冷的空气令人心情愉快。他已经习惯了在芳江的日子。

不管身处何方,马上就可以放松下来,把他乡当成故乡,这说明他适应性强,也说明他有自己的节奏。能够把矛盾的事按照前例理所当然地处理,这是马赛尔最擅长的。

马赛尔是第二次预选第二天的第一位出场选手。

他不太在意出场次序。最先完成表演,接下来就可以优哉游哉地听其他参赛者的演奏,当第二天的第一个,并不坏。

就像他跟亚夜说过的一样,昨天参赛者们的演奏,对他来说是很好的参考。

有没有现场把第一次公演的新曲听八遍,差别很大。每个人的诠释都不一样,不过都对他理解这首曲子很有帮助。

不过,还是指导教授纳撒尼尔·席尔伯格弹奏的《春天与阿修罗》给人印象最为深刻。

纳撒尼尔对马赛尔一直信任有加。他特意让马赛尔听自己充满个性的演奏,仿佛是一种挑战,激发出马赛尔“如果是我的话要这样弹”的意志。老师并没有给他一个标准,而是将自己个人的理解弹给他听,马赛尔十分感动,很感谢他。老师相信,这样做并不会让马赛尔乱了阵脚。

另外,纳撒尼尔认识作曲家菱沼忠明本人,仔细分析了他的性格、作曲的特点,讲解给马赛尔。理解作曲家本人,应该不会对演奏曲子帮倒忙。

老师的讲解很有帮助,在欢迎宴会上直接把作曲家介绍给他,更是受益匪浅。马赛尔对他人的观察也很细致。

作曲家的表情、动作、声音,从中可以看出不少东西。就算只有短短几分钟,面对面说几句话,也许就能树立起对曲子的印象。

每个人都弹奏同一首曲子,只有在第二次预选上才有。目的是从中考察对现代曲的感觉,对新曲的理解,彰显这是在日本举办的世界性钢琴比赛,等等。毫无疑问,这是唯一可以进行直观比较的机会。

这是第二次预选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并不是第二次预选的重点。马赛尔是这样判断的。必须表现出自己对这首曲子的重视,但自己安排的曲目,必须凸显同一个主题。这首曲子要融入四十分钟的独奏,听起来要像一个整体。

他一边调整自己慢跑时的呼吸,一边想象着演奏时的情景。

他喜欢事先做好打算。在跳高比赛时,跟对手比赛讲究策略,杆子升到多高,考虑取胜的方法,对他来说乐趣无穷。不过,战略能否如预想中奏效那又是另一个问题。花了很多时间来准备策略,简直难以舍弃,但在正式比赛时也需要魄力来随机应变,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现在看来,在大阪的比赛中落选,也许反倒是一件幸运的事,马赛尔心想。

这么一来,在芳江的比赛里,自己就能作为新人,以一张白纸的状态出场了。

比赛很有意思,是一决胜负的地方,不过,马赛尔自己并不是那种很想去各种音乐会参加比赛、累计胜绩的人,他知道,纳撒尼尔也明白这一点。参加大型比赛,最多再有两三次吧。芳江是他出场赛中最重要的一场。

本来以为自己会很平静,但还是兴奋不已。

比起平时,自己呼吸好像更急促了一些。而且,比起平时,自己不知不觉间跑得更快了。

不行不行,我还没开始呢。

他一边苦笑,一边深呼吸,慢慢做着拉伸运动。

我的《春天与阿修罗》——

他闭上眼睛,开始想象。

第二次预选第一首曲子。由静及动的选曲中开头的曲子。他想象着自己的指尖轻轻碰触第一个音符的声音。

忽然,今天早上梦中的感觉又回来了。

那是阳光透过枝叶落下的温暖感觉——啊,在这首曲子里感觉到森罗万象——

他想起了自己当时的感觉。

就像现在一样。

马赛尔好像是第一次看到这个世界,慢慢环顾四周。

高楼之间山谷一样的小小公园。空气还很冷,黎明前的紧张感还没有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