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双喜盈门(第6/9页)

高建国点点头道:“爸,您上次去国恒电子时说,希望我把完成的画作送给您,今天我给您带来啦。”

李佳欣走过来,发现画作上还有几行字:“爹地,这儿还有首诗?建国,你写的吗?”

高建国摇摇头说:“不,这是唐代诗圣杜甫的名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天听了爸关于香港回归的话,一时感慨就写下来了,希望爸不要见怪。”

李嘉盛仔细辨认着画上的草字,缓缓念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虽然这首诗沉重了些,但这正是香港140多年所经历种种磨难的真实写照,因为只有祖国的领土完整,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才能活得有尊严,香港才能由我们中国人真正主宰。”一席激昂生动的话让现场鸦雀无声。

李佳欣满是崇拜的眼光看着高建国,对丈夫有了更深的欣赏和尊敬。张荣成看到高建国和李佳欣如此深情,自感无趣,缓缓站起中途离席。一旁的陈林森则望着高建国,露出欣赏的目光。宾客们再看那个发问的矮胖子,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仪式终于结束了,来宾们开始举杯欢庆。高建国挽着妻子的手,走到了阳台上,望着蓝天碧海映衬下的维多利亚港湾,他不禁想起了过去在北京的一些人和事,感叹道:“回想过去,才真的感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

李佳欣善解人意地说:“等忙完这边的事,我陪你回趟北京。”

高建国有些意外地转头看着妻子。李佳欣甜甜一笑,解释道:“我也想去看看北京到底是什么样子,还有那些你一直忘不了的兄弟、朋友,我也想认识他们,那样我就能更加了解我的丈夫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说着一脸甜蜜地靠在高建国的胸前。

“哎哟!我们来得不巧,打扰你们两公婆的罗曼蒂克了。”李嘉盛的语声从身后传来,一同过来的还有陈林森。

李佳欣羞红了脸,嗔怪道:“爹地!”

李嘉盛笑起来:“我的宝贝女儿也知道害羞了……佳欣,我和Uncle跟建国有话说。”

李佳欣乖巧地说:“你们聊,我去陪妈咪了。”

李嘉盛走到高建国身边,介绍道:“建国,我来介绍,这位是陈林森先生,香港鼎鼎大名的船王。”

高建国看到陈林森,十分激动,用崇拜的语气道:“陈先生,久仰您的大名。”

陈林森笑了,夸道:“嘉盛,你这个女婿很会说客气话啊!”

高建国一本正经地说道:“如果这句话对别人说,或许会有虚假的成分,但我对陈先生却是崇拜已久,您对祖国建设的热情,捐献巨资为家乡兴建学校,投资发展造船业。您早就成为了我奋斗的榜样!”

陈林森对高建国的吐诉衷肠倍感意外,拍了拍他的肩,转头对李嘉盛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嘉盛兄,你这个女婿不简单啊,将来的成就必在你我之上。”

李嘉盛淡然一笑,眼中却闪过几分自豪,继而问高建国:“建国,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未来两岸的经济联系必然更加密切,我想未来如果能抓住大陆市场,一定可以在新一轮的博弈中取胜。”

李嘉盛赞同道:“你分析得很对,永盛集团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也会逐步转向国内,不过我现在很需要一个熟悉大陆市场的好帮手。建国,我们是一家人了,没必要再刻意保持距离,既然你熟悉大陆市场,为什么不加入永盛来帮我呢?”

“永盛集团实力雄厚,即使没有我,也能很快在大陆开拓出市场,既然您有心开拓大陆市场,为什么不考虑浩南呢?他是永盛集团未来的接班人,现在不正是锻炼他的最好机会吗?”

李嘉盛却摇摇头,直率表示:“浩南这个孩子,好大喜功,从小被他妈咪宠坏了,而且他对大陆缺乏基本的认识,甚至一直有偏见,开拓大陆市场肯定不能交给他,他会搞砸我的计划。”

“啪”,酒杯摔碎的声音传来,阳台旁边的大理石花坛后闪出一人,正是李浩南,他红着眼盯了高建国一会,然后一言不发地走了,坚硬的皮鞋踩在冰冷的地板上,发出刺耳的声音。

转眼又到了除夕之夜,不知不觉这已是高建国在香港度过的第九个春节。本来李嘉盛邀请了高建国夫妻晚上过去吃饭,但高建国依照传统,初二才归门回娘家。李嘉盛考虑到岳芳英是孤身一人,也就同意了。

为了热闹,高建国特意把海叔叫了过来。电视里正在报道说大陆的中央电视台第二次举办了春节联欢晚会,岳芳英和高建国都特别想看,可惜香港的两大免费电视台都没有购买央视节目,所以没有眼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