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情断绝境(第6/10页)

张凤鸣的火头又上来了:“势利?你就这么跟你妈说话!我这么安排为了谁啊,还不是想让你嫁得好点,你爸能早点脱了帽子,你哥能参军。我一辈子都在为安家付出,你还说我势利!”话没说完,突然呼吸急促,胸口发闷,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

安慧见状,连忙伸手去抚张凤鸣的胸口:“妈,妈您没事吧?”

张凤鸣一把推开了安慧的手,厉声说道:“安慧,我告诉你,和王家的这门婚事,你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你现在可能不能理解,但是总有一天你会知道,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为这个家好。”安国庆也闻声而来,一边扶起母亲,一边责怪妹妹。

“让你妹妹自己静静,好好想想我说的话。”张凤鸣扔下这句话,就倚着儿子出了房间。

“哐当”一声,门被锁上了。是母亲让哥哥锁上的。安慧听到声音已经晚了,敲打哀求一番都是徒劳。安慧把气撒在自己屋里,把桌子上的东西都掀翻在地,整个人扑倒在床,痛哭起来。

安慧被关在家里的消息很快由丁跃音告诉丁跃民,又由丁跃民传给高建国,高建国立刻踩上单车就到了安家院外。

张凤鸣开门一看是高建国,又摆起了脸色。这回高建国忍住了,耐心地提出希望能跟安慧见上一面。三言两语之后,张凤鸣主动出来,说要跟高建国在院里谈几句。张凤鸣语气温和,说出的话却是冷嘲热讽,而且让高建国以后都不要再来了。不等高建国反应过来,张凤鸣已经重重地关上了门。

这一刻,高建国的内心翻江倒海。此刻的安慧,可能正伤心委屈,甚至失落绝望,他恨不得破门而入。但他却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是想要冷静,还是为了那可怜的自尊心,他自己都说不清楚。就这样,他默默地走出了部队大院,脑子里一片空白。

即便是沉浸在爱情痛苦中的高建国,也感觉到了母亲岳芳英最近的异常。她总是深夜才下班,即便在家也几乎不和家里人说话。估计是有重大任务,高建国也没有太在意。可后来高建国发觉母亲避开公安局的同事在单独行动,甚至还有一次私下去过西郊劳改农场。青年人的注意力总是容易转移,现在又有新的事情让高建国忙碌起来了。

清明的黄昏飘着雨点,高家兄弟原本和一帮朋友约好去天安门献花圈,因为担心被抓,所以几个年轻人决定改去西单电报大楼会合。在电报大楼门前,高建国见到了久违的安慧,面容虽有些憔悴,倒生出一种病西施的美态。安慧拉着高建国说,多亏了丁跃音自己才能出门。三个人又开心地聊了几句。

丁跃民突然凑过来说:“今天能来就谢天谢地吧!快快,我们快过去吧!建军正在朗诵纪念总理的诗歌呢!”

人群中,高建军正大声念着一首诗: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我们大家思念着你,呼唤着你!你走过革命的征途千万里,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布满了你艰辛的足迹……

一首悲怆而悠扬的小提琴声渐起,配合着建军的朗诵。是安慧拉起了小提琴。高建国拿出素描本,笔尖沙沙地滑动,建军和安慧的形象在纸上生动起来。丁跃民在一旁用雨衣替高建国挡着雨。雨声越来越大,混合着琴声、朗诵声,还有悲切的恸哭声。大家用这样的方式纪念敬爱的总理。

突然,一个青年跑过来,慌张地喊道:“民兵,民兵来了!”

高建国一举手喊了声:“大家分散跑!快!”

一时间,哨声四起,大批的民兵来了。高建国交代同伴们分散突围,丁跃民第一个跨上了自行车,丁跃音跳上了后座;高建军和几个朋友骑着自行车就跑;没了车,高建国急忙拉起安慧跑进了旁边的一个胡同。

4月上旬清明节前后,北京市上百万群众,从早到晚自发地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宣誓、默哀、讲演、朗诵、抄诗等活动,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献花圈、贴传单、作诗词,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对于人民群众的革命行为,“四人帮”一伙派出民兵、警察进行干预,制止人们的悼念活动,撤走放置在天安门广场的悼念品,并派出便衣人员跟踪、逮捕参加悼念的人们。

高建国拉着安慧一路狂奔来到红卫战校,楼顶的旗杆上一面五星红旗在夜幕下迎风招展。高建国举着手电,拉着安慧一路小跑,从一个教室到另一个教室,光点在教学楼的窗户上上下下跳跃着,仿似夜雨中顽皮的舞者。安慧紧跟着高建国的步点,俩人就像是游戏一般,一直跑进了茶炉房。

高建国划燃了一根火柴,微弱的火焰在眼前跳动起来,映照在安慧大大的双眸中,更添了几分动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