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既然回不去,那就认真留下来(第4/14页)

冷静了一会儿,郝回归想起来,17岁的自己当年还有很多事想做,却没有做。他曾想弹吉他、学溜冰、练唱歌;他还想亲眼看一场张国荣的演唱会,当年张国荣从酒店一跃而下,他和一群朋友哭了整个晚上。而要说自己最想做的一件事,说来奇怪,刚从教室出来的郝回归此刻却想好好待在教室里,认真上一天课。不为高考,不为考试,而是认认真真听老师说了些什么,看同学们做了些什么。自己的17岁过得太匆忙,为了这个,为了那个,等反应过来,坐在教室的日子已永远结束。可惜,这一次郝回归不是学生,很多年轻人做的事没法再做。

改变、珍惜,郝回归还想到了遗憾。比如校门口音像店卖磁带的那个小姑娘。上学时,郝回归曾与她达成共识,小姑娘免费借他试听磁带,他则帮忙写磁带的推荐词。上大学后,每每听到那些老歌,他都会想起那个姑娘。等到郝回归再回湘南,想进音像店跟小姑娘打个招呼时,却发现小姑娘早已回农村嫁人。他很后悔自己从未对她说过一声谢谢,也不知道她的名字,而恰恰是这样一个人,让郝回归在学生时代免费听了上百位歌手的歌曲。

来不及说谢谢的人还有一个——学校旁边发廊的店主肥姐。肥姐给郝回归剪发,十次里有五次不收钱。每次剪完头发,肥姐都会莫名其妙地鼓励郝回归,说什么郝回归聪明,未来一定有出息。肥姐的发廊渐渐成为郝回归的“加油站”,心情不好就过去坐一会儿,和肥姐聊聊天,就感觉世界都莫名其妙地开阔了。所有人里,肥姐是第一个相信郝回归能考上大学的,她说,别的同学换发型总是犹豫,只有郝回归什么发型都敢试,肥姐敢剪,他就敢留。肥姐一直觉得郝回归未来一定能闯出一番名堂。后来高中商业街被拆,郝回归回来再也找不到肥姐了,两人彻底失去了联系。

以前郝回归觉得,有些人见不到只是一时,还有下次。可慢慢地,他才意识到,有些人一分开就是一辈子。最可惜的是,人们常常不知道,哪一次分别是最后一次相见。很多人就像混浊的水,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才能分清楚他们对自己的意义,而成长就是把所有的人生细节沉淀出不一样的味道。

“最美不过少年时,

不是少年美,而是回忆美。”

有同学发现郝回归站在后门,咳嗽了一声,大家纷纷打起精神,谁都不想成为第二个陈小武。郝回归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郝回归”三个大字。“我姓郝,红耳朵郝,香港回归的回归。刚才有点儿仓促,其实我这个人很好相处,也没那么严肃。”郝回归稍微恢复了一些正常。

“老师的名字好奇怪噢。”有同学在底下笑。

“老师,好巧,我妈也姓郝,那……你有女朋友吗?”叮当一点儿不觉得郝回归严肃,反而觉得他又高又帅、文质彬彬,发起脾气来都那么有内涵。这么多年,叮当确实没什么变化,尤其是花痴这个特征,遇见稍微长得顺眼一点儿的异性,她都要问这种问题,撩别人也就算了,现在居然要撩自己——她的表哥。

郝回归假装洒脱,哈哈大笑道:“老师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你们的成绩。你们也听到了,如果三个月后你们成绩不好,我还要去找别的工作。所以,我的未来就靠你们了。”说是这么说,郝回归心想谁在意这份工作,我连大学老师的工作都想辞,怎么会和人去竞争一份高中实习老师的工作,简直是个笑话。

“报告!”陈小武站在门口,垂着头,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大家一看陈小武这副模样,都特别心疼,一定跑得很辛苦。郝回归自然知道陈小武这一头大汗是为了博取同情特意跑到水龙头下弄湿的。这种小伎俩还是自己当年教给他的。

“跑完了?”

“跑……跑完了。”

“回座位。暑假作业做完了吗?”

“做完了,做完了。”陈小武如释重负,赶紧从书包里拿出作业。

“书包里还有什么?”

“老师……没什么了。”

“拿出来。不拿,我就自己拿了。”

陈小武支支吾吾地又从书包里拿出刘大志的暑假作业。

刘大志心想糟糕。

“怎么刘大志的作业也是你写的?”

“不不不,不是,没有。”

“书包里还有什么?”

“真没什么了。老师你相信我,我家卖豆芽的,我很老实的。”

“把书包拿过来。”

“老师……我自己来。”陈小武又从书包里掏出了微笑的作业。

“你和刘大志都抄微笑的?”

“郝老师,真没有。微笑今天要做开学广播,所以我就帮她交一下,真没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