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第2/2页)

作者借柳老师之口说道:“所谓的天赋,难道不是那种,非常非常热爱的感觉吗?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让你放弃,那种执着和斗志之类的东西,不就是天赋吗?”

主人公最终得出结论:“我们不是因为天赋而活。有没有天赋,都要活下去。我不知道自己有还是没有,也不想被这个问题耍得团团转。我能做的,是用自己的双手,找到某种更确切的东西。”

努力。书中与天赋一体两面、双峰并举的显然是一点一滴、按部就班的日常工作。外村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这也是乐器店上上下下对他青眼有加的原因所在。

作者是这样看待努力的:“和音并不是在‘坚持’,甚至没有‘努力’这个概念,唯有如此,练习和努力才有意义。有意识的努力,往往指望有一天能获得回报,因此不会有太大的成就。所有的计算和考量都无法超出既定的范围,努力也就止步于此。唯有无意识的努力,才具有超出预期的可能性。”

循环。外村的成长之路载浮载沉,一进一退,亦喜亦忧,是普遍的人生本相。无论你在哪个领域拼搏奋斗,恐怕都因被点亮,进而去找寻,斟酌天赋与努力的比例,在困顿与瓶颈里煎熬。这种循环也是作者着力描摹的。

“我以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忙活了半天却一无所成。打那次之后,我好像什么都没变。唯一变化的,只是多了一点点技术,一点点经验,还有绝对坚持到底的一点点决心。”

那是既明快又安静,既清澈又亲切的文体;

那是在温暖平易之余,也能够承载冷峻深邃的文体;

那是如梦境般美丽,又像现实般确定的文体。

日本作家原民喜的这段话显然对宫下奈都影响深远,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本书文体的最佳概括。宫下奈都试图用她那温婉而静谧,隽永而庄严的文字给读者以抚慰、力量和祝福。

另一位日本女作家泷井朝市在采访宫下奈都时说:“我们可以把这部作品里的‘音色’和‘钢琴’,全部替换为‘文字’和‘小说’。”

同样的,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之所以会如此强烈地与作者产生共鸣,也许正因为我不自觉地将“音色”和“钢琴”替换成了“文字”和“翻译”吧。

最后,我想要衷心感谢阿丹、安安等给予我莫大鼓励的朋友们;时常在微博询问我翻译进度的热心网友和读者们;凭借信任和耐心促使本书最终完成的编辑以及出版社的诸位同仁们。

“借助某一样东西,撑着它站起身子,为自己的世界建立秩序。拥有它便春暖花开,失去它便天塌地陷。”

“有了这些,任凭世界再怎么肮脏,都会找到一条出路。它们不是用来转移注意力的工具,好让你不去看肮脏的世界。它们是前进的力量。”

译者 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