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只提供安慰剂,强大才是特效药(第2/2页)

我仿佛看到一个怒气冲天的小姑娘,挥泪狂奔着,穿越层层雨幕向我跑来——她的委屈、她的痛苦、她的愤怒我依然全部清晰地感受到。

可她倏的一下穿我而去,无影无踪,胸口压积多年的大石被击碎,曾经炙热而激烈的情绪从此烟消云散。

握着手中的成绩,那一刻的我,镇定而强大。

既不怨恨谁,也不想报复谁。

那一刻我明白:我永远地原谅了蓝老师。

因为能决定我命运的,永远都只有我自己。

过了一段时间后再想起这件事,自己都觉得惊讶,持续了那么久的怨恨就这么烟消云散了,除非再有人提到蓝老师的名字,她的身影再也不会在翻开英语书的时候,在我眼前晃动了。

只有过一次例外。

那是在工作很多年以后,我和同事们参与了组织英国首相访华后的部分活动。当我们从大门口,将首相一行引向会议厅的一刹那,我突然想到:这不就是初中时设想的“报复”场景之一吗?可这个念头稍纵即逝,下一秒我的注意力又回到了会场上——毕竟一点小闪失,都可能铸成大麻烦。

想想觉得有些可笑:蓝老师一定不知道,当年那个只有一面之缘的小姑娘,曾暗地里记恨了她那么多年、设想过一万种报复她的方法吧?

有个流传很广的语录是:“如果有人嘲笑你,你就要加倍努力成功;因为只有当你成功了,他们才会转变之前的态度——由嘲笑你变成恨你。”

可我对这段话并不认同。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是特别憎恨你或特别针对你实施打击的,那些在成长道路上羞辱、谩骂、阻挠过你的人,往往是当时情境所致。

比如你刚好挡在了他升迁的道路上;比如他的工作角色决定了他必须扮演你的对头;比如他必须通过打压一个对手来证明自己的强大,可以说,更多的打击来自这些人自身的戾气:生活带给他们的种种不如意,导致他们随时在寻找一个情绪的发泄口,而你凑巧正站在离发泄口最近的位置上,就成了那个倒霉蛋。更可悲的是,那些有能力影响到我们此后那么漫长的成长岁月的伤害,其始作俑者往往根本不曾意识到它的存在。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其实非常幸运,因为通过个人的努力,我在英语这件事上达到了一定高度,才给了我机会像现在这样冷静地回放过去这段经历。试想,如果我的英语现在很糟,那么我一定会把自己“学不好英语”这件事归咎于这段往事,一辈子怨恨蓝老师,我一定会觉得就是因为这个人从中作梗,才导致我今天落得这步田地。

太多时候,我们因为打击,放弃了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而将遭受打击后的“恶果”归咎于他人在生命里的参与。

而原谅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不能指望宽容,只能依靠强大,只有地位变了,格局才能变,再也没有怨恨报复的兴致,因为还有那么多更有意义的事在排队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