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更多思考(第12/17页)
· “要是我在美国就好了!”——可是你还在中国。所以,美国的那些好事儿大多跟你没有一丁点儿关系。
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更改的,现在的烦恼是无济于事的。但是,将来的尴尬也许是可以避免的——如果现在的行动没有出错的话。换句话讲,为了避免将来的尴尬必须在今天采取正确的行动。所以:
· 改掉直到交作业前一天晚上才写作业的偷懒习惯,先做完作业再去使劲玩。如果你确定对方不是一个好人,那就趁早离他远一点,最好都不让他知道你的存在。
· 不要为现在没钱烦恼了。打起精神来,从今天开始想办法赚更多的钱;如果赚更多的钱很难,就想办法少花一点多省一点,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 想想离婚是不是件可行并且容易的事情。如果不是的话,就算你顺利离婚了,将来与对面这个女人万一要离婚的话,可能还是非常不容易不可行。
· 那就从今天开始多读一点书,多学一点东西。反正学什么东西对任何人来讲都不容易,但只要坚持,大多数技能都可能学到比较熟练的程度。
· 先解决目前的麻烦。而后如果你真的觉得美国更好,那就从今天开始准备移民,你会发现你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努力吧!
大多的时候,一个人不现实就是因为他的想法不现实,而他的想法不现实,往往是因为他所使用的句型——决定了它无论怎么替换都只能造出不现实的句子。
另外,“要是……就好了!”这种念头不仅无益,甚至可能是有害的。因为,这个句型会衍生出一个很恐怖的句型——“要是……就好了!但,……!”
· “我要是孙悟空就好了!”——可是我不是孙悟空。但我可以耍赖不交作业了!我也没有金箍棒,但,我可以买一把刀……
· “我要是有钱就好了!”——可是我没有钱。但,我可以去借,借不着还可以骗,实在不行就去偷,去抢……
· “我要是没结婚就好了!”——可是我已经结婚了。但,管它呢,反正对面这女人也不知道……
· “要是当初多读点书就好了!”——可是我当初没有。但,我去弄个假毕业证,反正现在用假证的人多得去了,要不然那些卖假证的怎么赚那么多钱啊?!
· “要是我在美国就好了!”——可是我还在中国。得了,我干脆想办法偷渡算了;或者做点儿什么事儿,然后去美国使馆寻求庇护,说不定还能混张绿卡。
所以,当脑子里闪出类似“要是……就好了!”的念头的时候,要马上提醒自己,“停!这个念头最耽误事儿了!”、“停!这个念头最没用了!”如果你想知道类似“要是……就好了!”的念头有多么可笑,不妨想想你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 “要是我不浪费那么多时间就好了!”
可是你已经浪费了那么多时间。现在竟然还在浪费时间!
自卑是浪费时间的罪魁祸首之一
每个人都有一个“愿望中的自己”,同时还有一个“感觉中的自己”。
“愿望中的自己”=“真实的自己”=“感觉中的自己”
貌似是最佳状态。然而,通常的情况远非如此。其实,很多时候,一个人如果处于这种状态:
“愿望中的自己”≈“真实的自己”≈“感觉中的自己”
已经是相对非常幸福快乐的了。更多的人,在某些方面,更可能处于这种状态:
“愿望中的自己”≠“真实的自己”≠“感觉中的自己”
于是,生活中就充满了或者这样或者那样的,甚至无比古怪的扭曲。而这种扭曲,往往会使我们做出莫名其妙的违背理性的决定或者选择,而时间才不管谁的选择或者决定是否理性呢,无论怎样,它都一如既往地流逝。
所有可能的扭曲几乎全部来自那个实际上最不可靠的,但是我们又必须依赖的所谓“感觉”。我们的“感觉”是非常不准确的,并且是特别容易受到影响的,甚至还是最可能被误导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所喜欢的神奇的魔术。所有的魔术都是通过并利用我们感觉的缺陷或者盲区才达到神奇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