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瞄准开枪还是开枪瞄准?(第3/3页)

法则二:信任他人并适当示弱

冒险者的决断力很强,他们往往自己做主,听不到别人的建议。当然,作为企业家或领袖,他们必须强调团队的力量,并时时洗耳恭听下属及团队的意见,甚至会试着“授权”。但神经质般的冲动让他们等不得团队的接受和执行,就自行冲到前边,同时抱怨团队其他成员走得太慢。更为重要的是,那些告诉他们先冷静思考一下并提示风险的团队成员,很可能最终会被打上“优柔寡断”,甚至“不够忠诚”的标签,而另投“明主”。

如果观察历史,我们会发现,刘邦和项羽都属于先开枪后瞄准的冒险者。但为何最终刘邦赢了,项羽输了?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评价得很透彻:“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也。”

翻译过来就是:项羽总是自负于自己的能力,同时他不爱反思。

这两条法则他都违背了。

从人际关系的角度而言,项羽的助手越来越少,刘邦的助手越来越多。这跟项羽过于“果断”的决策风格不无关系,这给他带来了好处,巨鹿一战直接让秦朝土崩瓦解,从而成就自己西楚霸王的诨名。论长得帅、个人武功以及有钱等方面,刘邦比项羽至少差一百个张辽。但是,项羽过于仰仗自己的果断和力量,冷落了那些可能帮助他完成统一的“外人”:韩信、张良、陈平、项伯最后都跟他说拜拜了。盲目的冒险者最大的难题就是他太自信了,以至于很难体现出信任他人的形象。

向朋友“示弱”是冒险者建立信任的好方法。当别人知道他有自己的缺陷,也知道他在某方面有不足时,那些身边的人就会成为他的朋友,和他建立信任关系。慢慢地,冒险者就可以建立一个由支持者、怀疑者、顾问、合作者所构成的圈子。他会将自信流向他人而成信任,由自己在前边甩掉后边的人转化为自己托后边的人向前。

四个法则:

(本章结尾会附自我检测方法,来看看自己是先瞄准后开枪,还是先开枪后瞄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