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医治”难道是拼图中必不可少的一块? 第十四章 祷告和应许

可是,我们在那间橡木小教堂里朗读的经文显得那么言之凿凿!我说的是圣经里所有关于应许的经文,似乎在向基督徒保证,他们的祷告都将得到回应,包括对医治的祈求。记得吗?

“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你们若奉我的名求什么,我必成就。”(约14:13-14)

“我实在告诉你们,无论何人对这座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他若心里不疑惑,只信他所说的必成,就必给他成了。所以我告诉你们: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可11:23-24)

“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3)

这将我们带到了第十一章结尾的第三、第四个问题:圣经向我们应许,无论我们奉耶稣的名求什么,必给我们成就,包括健康和医治。

这些都是惊人的应许,但是引发了一个问题。请问:你什么时候亲眼看见一座山投在海里了?虔诚的基督徒奉耶稣的名满怀信心地祷告,祈求的很多事却从未发生。那么当基督徒的祷告未得回应时(也就是当上帝回答“不”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经文呢?我们不能避而不谈,也不能怎么舒服怎么解释。我们若是将这些经文单独写在一块饰板上安装在壁炉上方,将其视作上帝一字不差的应许,认为所有的祷告都将以我们期待的方式得到回应,那真能叫人深受打击。我愿意第一个承认,我有时候就觉得自己的祷告碰到天花板便弹了回来,从未上达天庭。你没有过同感吗?

我不完全明白上帝为什么有选择地回应人们的祷告,也不知道所有这些经文的全部含义,但我发现,将圣经的不同章节相互比较、彼此印证,确实大有益处。你知道吗?上帝确实保证必将回应祷告。当耶稣给门徒这些应许时,他是在说:“听着,我给你们一项任务,也保证你们会得着完成任务所需的一切。如果有一座山挡了你们的路,你们若是求我,我便将它夷平。”那些使徒也确实看见山川移位,正如他们改变了历史进程!

但我也发现上帝给出两个条件。为确保我们的祷告得到回应,就必须满足两点:我们必须活在与上帝的亲密相交中,我们的祈求必须与他的旨意相符。

与上帝相交

还是高中生的时候,我像很多基督徒一样,倾向于把自己而非上帝当作生活的中心。当然,我相信基督是把我从罪中赎出的救主,也多少努力去做正确的事。但我在想到上帝时,关心的根本问题却是:“他能为我做什么?服侍基督怎样才能给我快乐?敬拜结束时我感觉如何?”这种“上帝为使我快乐而存在”的心态自然而然地延伸到我的祷告生活中。我忘了上帝期待并要求他的子民成圣,兀自推断说:“如果上帝只愿将最好的给我,那么他一定会回应我的祷告,哪怕我活得并不像个天使。”

不料,我却遭到一记严厉警告。有一天灵修时翻看《诗篇》,我偶然读到一句:“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诗66:18)坏了!怎么会这样?我以为上帝垂听每个人。可是后来,我又发现几处表述同样意思的经文。《雅各书》5章16节说义人的祷告是大有力量、大有功效的。所以,我安慰自己:我不必为此担心,既然我是基督徒,无论我怎样生活,在上帝的眼中都是义人。可有人向我指出,雅各在书中通篇谈论的并不是上帝看我们为义,而是我们对他的顺服。换句话说,如果我想让上帝垂听我的祷告,最好开始听从他的旨意。

彼得阐发了雅各的话,规劝丈夫敬重妻子,继而向他们解释:“这样便叫你们的祷告没有阻碍。”(彼前3:7)别忘了,当耶稣给出福音书里所有那些惊人的应许时,彼得就在当场。可他并没有把耶稣的话解释成:“祷告就像一张空白支票。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你灵里的状况如何,你只要填上数额,我就给你兑现。”不,上帝只保证虔诚的基督徒“致电”他时能立即接通,而故态复萌的信徒只会听到忙音,除非他们说:“原谅我,我错了。”

在《约翰福音》15章7节,耶稣自己限定了他所给的这些应许的意义:“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当他说“常在我里面”时,他指的是一种始终同他亲近的属灵生活,而不是一时兴起。

高中时,每年秋季的体育课上,我们都会进行几周长跑训练。哨声响起,我们大都步伐轻松地出发,大部分人很快会找到合适的步速,知道以此速度能坚持跑完全程。可是总有几个人起跑便冲在前头,就像刚刚击球砸碎邻家玻璃、落荒而逃的小孩。大多数人还没跑到弯道,她们已跑过半个操场。很快,我们就趁她们慢下来调整呼吸时超过去。然后她们又反超我们,不一会儿就再次落后。比赛终了,那些匀速稳定奔跑的往往成绩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