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红墙·薄姬(第5/6页)

第二天,辟阳侯入宫。他请皇后摒退左右,皇后,知道为何有关于我们的传闻会流于市井吗?是我找人放出去的。因为,我是人臣。君命不可违的道理您是懂的。

你是说……这一切都是……皇上的主意?

这于吕氏而言,应该是一个最为致命的打击了。她不敢相信,原来这一切,不过是自己的夫君设下的陷阱。而审食其之所以在楚地,对吕氏百般照顾,也并非他对她生出什么情意,而仅是为了报恩。汉王刘邦的救命之恩。于是,只要刘邦吩咐,他便照做。哪怕是死。

他说,帝王惟有一个要求,我始终未敢应允。因为在楚地的那两年,您待我如何,我是知道的。您为我在众臣面前力争一个辟阳侯的封号时,我是感激的。但您不该对戚夫人痛下杀手,如今,我若一死,既可以报汉王的救命之恩,又可以保得戚夫人的安全,我无悔,无悔啊——说着,他朝她靠近,伸出手来,要给她一个拥抱的姿势。

你,你想干什么?吕氏从他的话中有了很不好的预感。

就在这个时候,汉王突然出现在未央宫。令众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吕雉拿起了桌上的短刀,果断地刺进了审食其的心脏。还不忘哭着道,皇上,幸好您赶到了,刚才辟阳侯想轻薄于臣妾啊。臣妾真的是清白的啊。

原来这是审食其终应允,与帝王配合的一出戏码,势必让帝王抓得皇后的把柄,让那帮维护吕后的老臣对于他的废后再无争议。

可惜,谁都低估了吕雉的智慧与无情。正如同,他们不知道,这出轰烈的戏码里,卑微的薄氏亦曾经占有过一席之地。

皇后捡到的属于审食其的折扇,是我千方百计从辟阳侯那里偷得,然后再留意辟阳侯的行踪,趁他刚离开未央宫后,弃在长廊上,专等未央宫中的人拾得呈给皇后。又是我,借小秋之口,去未央宫散布关于戚氏与辟阳侯的传闻。无非是要引得吕氏的嫉恨,并起杀意。

这是一出宫廷丑闻,自然知内情者甚少。关于辟阳侯的下落,再无人知道。有人说他受重伤而死,有人说他被帝王秘密处死,也有人说他安好地活了下来,遁居佛门。

那都是后话。

失去辟阳侯,吕后就如同秋日枯藤,一点一点地凋谢。无数次她独自倚廊时,总是幻想着,如若在最后的那一刻,她甘愿投进他的怀抱,而不是刺杀,那么,死在他的怀中,是不是就能够改写,关于他与她之间的关系呢?至少,这样就如同死在爱情的怀抱里。

然后,纵使千般惆怅万般叹,辟阳侯是真的不再了。

只是,她比谁都清楚,如果让她重新选择一次,她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将剑刺进审食其的心脏。

与辟阳侯一并消失的,还有我的侍女小秋。她以三尺白绫悬梁自尽。只因我不能让任何人发觉,我曾是那出戏码的煽风者。所以,她必须死。

临死之前,她流着泪请求我,如若将来见到一个叫苏尘的男子,记得告诉他,小秋嫁了人,过得很幸福,让他忘了小秋。

以后的许多年,我的时间,全部用来景观事变,置身世外。以及看二妃如何斗个你死我活,其中一个惨烈地死去,然后失意的帝王,开始注意到被他冷落多年一向给人印象贤淑的我。

我一直幻想这样的戏码能够上演。

这样的然后,我始终不曾等到。

公元前195年,高祖驾崩。贵为太子的吕氏之子刘盈,登基称帝。是以,长达数年的,戚吕之争,终于明朗起来。

曾被吕氏嫉之的妃嫔,一个都未能幸免于难。尤其是戚氏,吕氏命人剁其四肢,剜其双眼,熏聋其双耳,丢于厕内,任人观看,名为“人彘”。极尽羞辱之态。

这样的方式,比我想像中还要惨烈千百倍。可我发觉,这竟然不是我期望。许久以来,我只沉浸于一个事实中——那就是帝驾崩,帝驾崩了。

在戚氏死后第三日,适逢汉朝每年一度的祭天仪式。据百姓所言,那天坛之上,竟传出楚歌声,正是戚夫人喜唱的楚曲《望归》。

闻者无不感伤,动容。甚至有一些亲眼目睹过戚夫人惨状的宫婢无声地站在那里落泪。

斯时,太后吕氏已认出那男子。她没有料到,他还活着。她更不会料到,当年她为自保要杀他,而戚氏不想累及无辜向帝王求情放了他。

在戚氏面前,即便她如今贵为皇太后,她仍旧是,输得一败涂地。

她呆立在那里,示意兵士切勿轻举妄动。

曲罢,那奏歌之人,竟于众目睽睽之下,先是砍下自己的左臂,再斩断双腿,紧接着,义无反顾地爬向一旁升腾的篝火,引火自焚。没有人知道,他在最后的时刻里,用那样微薄的声音说——我只想以与你同样的方式死去,这样才能与你感同身受。才能在黄泉路上与你遇见,只是遗憾我爱你这样事,你永远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