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调人(第2/3页)

“你告诉他我绝对要怎样!”

“你也告诉他我不可能让步!”

两边你一句我一句,全靠这位调人传话。

这时候最神气的就是调人了。因为争执的双方,都得从调人的一张嘴里,得知对方的反应。

于是“红口白牙”的调人,可以把一方的“小气”说成“大怒”,也能把一边的“大怒”说成“微愠”。似乎“风云变色”或“雨过天晴”,全看这调人怎么“调”。

这调人可以把事情夸大,把矛盾加深,他知道双方的误解越久,他这调人的角色,也就可以维持的越长。

***

终于有一天,他调解成功了,两边见了面,把酒言欢,重归旧好。

这不都是调人的功劳吗?两边不都应该好好向这调人致谢吗?

当然!你会发现当双方和好时,第一杯酒往往都是敬那位在中间奔走、“化干戈为玉帛”的调人,调人总是居首功。

调人还在饮酒,和好的双方已经互相敬酒、勾肩搭背地谈笑,甚至告别宾客,步入“洞房”。

他们“和好”了或者“合好”了。如果原来是敌人,现在成了不打不相识的战友;如果原来是“怨偶”,现在成为越打越亲爱的夫妻。

人家都上床了,你这媒人还在这儿得意什么?人家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枕边人,还需要等你传话吗?

听听,他们在枕边说些什么?

“其实我根本没这意思,你误会了。”

“我也认为你不会这么绝,怎么搞的?阴差阳错,差一点我们就万劫不复了。”

请问,他们下一句要怎么说?他们要把彼此的误会往谁身上推?

当然往你身上推!

***

他们不退给你,又推给谁?过去那么长的时间,他们根本不“对话”,全靠你“传话”。“听拧了意思”,除了怪他自己的耳朵,当然只能怪你。

世上有几个人会怪自己呢?何况在这浓情蜜意的时刻,只怕什么错,都推到你身上。

他们的枕边话,你听不到了,你过去传话中的任何“语病”或“添的油,加的醋”,现在都在当事人的“对质”之下“现形”了。

就如同前面故事里,当志刚问小欣“你会不知道她有多少男人?”小欣答:“我当然知道。”还有,当志刚问:“那时候谁不知道她跟你们老板好?你不知道?”小欣答:“我当然知道,但那时以前的事了。”当志刚问:“她现在是不是还跟那个王八蛋往来?”小欣说:“我不知道,那是你们的事。”

表面上看,小欣都没说假话,也都说的客观。但是落在志刚的耳里,就都有了“实质的意思”,那印证了他长久以来怀疑的事情。

记住!人在生气的时候,会口不择言,把自己不确定的事全说成确定的事,你最好别乱答,更不可附和,甚至说,你最好用话岔开,不要听。

道理很清楚--

被你印证的事,就算在他们言归于好的“蜜月期”不发作,也会埋在心底,有一天再吵架,口不择言地吼出来。

谁说的?

你!

***

至于他在吵架冲动之下透露给你的“丑事”,也可能埋在心底:“真糟糕,把这事告诉了小欣,让她知道我以前有更多女人。”

为了保全他的这个秘密,他能不忌讳你吗?于是他会怎么样?

他会避免你和他的另一半走得更亲近,他也可能渲染你做调人时说的话,使他的另一半认为你是个爱造谣的人。

于是,有一天你转述志刚那天的话,“他”可以不认账,“她”也可以不信。

她是他老婆,她当然比较信他。

什么叫做“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这就是!

***

你或许要问,人性真这么可悲吗?是不是以后再也别帮朋友做调人了?

我的答案是:“人性确实有可悲的地方,但是只要你知道说话的技巧,就能把坏处变成好处。”

想想!如果当志刚骂小霞有一大堆男人的时候,你立刻坚定地说:“不可能,不要听人乱讲。”

当志刚说小霞淫的时候,你举手制止:“你太冲动了,不要说那么多私事好不好?”

当志刚怀疑小霞现在还跟老板好的时候,你肯定地回答:“不可能,我可以作证。”

志刚会因此更气,更恨你?还是感激你?

谁会高兴听到老婆的朋友,证实自己老婆淫荡、通奸?他就算气你“不附和他的话”,也会暗自宽心。

话说回来,这不才是劝解的方法吗?你如果真有心劝人和好,当然应该帮人“润饰”。

于是,你可以猜想,那故事的结局变成--

志刚才关上车门,就对小霞笑着骂道:“你这个皮朋友啊!也不知道拿了你什么好处,只会帮你说话。把黑的说成白的,她也不怕咬到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