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孤独(第2/3页)

  我爸妈都在医院上班,下班没点儿,我妈就说如果你回来进不去家门,困了就躺在门口睡一会儿——我就真的会坐在水泥地上靠着门没心没肺地睡觉,搞得我至今能适应任何环境倒头就睡。

  我有时觉得我妈做一名护士真是可惜了。她应该被聘为国家的特级导游,因为同样的话不管她说了多少次都能声情并茂,一副情窦初开的模样。

  “你看,我和你爸的工资加在一起都不到2000 块,我们一家三口,你要读书,我和你爸还要生活,家里那么多亲戚,一个月根本存不到什么钱,将来你读大学的生活费怎么办?将来你结婚怎么办?”

  我妈对我的未来规划得很远。她说男孩子结个婚要给女方很多钱,没个10 万不行。现在一个月只能存500 块,一年还不到一万块,得存十几年。万一有个突发状况,我就不用成家了。

  她真把我当废物了。

  事实证明,把我当废物可能也是对的。从小学起,我的成绩就一路折戟沉沙,毫无意外。读初中时交了小几千的建校费,读高中时交了大几千的建校费。

  考大学时,因为分数不够进入补录档,要交好几万的额外费用。

  几万块!!! 可以买我几条命了。

  我在家里多浪费一滴水,我妈就要骂人。开了空调出房间一分钟,她就要把空调关了。客厅的灯几乎不开,只放个小台灯在茶几上……想着想着,我自尊心全无,枉为人子。

  我对自己的未来完全绝望。

  我妈问:“你真的想读师范大学吗?”

  我点点头。

  我妈让我跟着她去了银行,柜台上我妈从包里拿出几个存折,把钱都取了出来,然后把挎包贴身带着,领着我坐上火车,直奔大学招生办吭哧吭哧把钱交完。

  然后扭头对惊魂未定的我说:“你真走运,交钱还能读大学。很多人交钱都读不了呢。”

  我含着泪,猛点头。

  那个数字,对家里来说算是很多很多,她应该存了不少年。我要零花钱的时候,10 块钱都像要了她的命,可一旦要帮我了难的时候,她取钱的速度就变成了抗洪抢险的解放军。

  后来我在北京找到了一份工作,跟她炫耀工资居然有6000 块耶。

  她掐指一算,给我下了一个命令——请每个月给我和你爸寄4000 块回来。我还没有开口,她噼里啪啦地又给我洗脑:“你知道我和你爸每个月工资多少钱吗?你读书花了那么多钱,还问亲戚借了不少,现在不节约,到时你结婚怎么办?我帮你算了一下,你的房租900 块,伙食500 块,再留600 块零花,剩下的全给我。”

  噢,我揣着一颗颓废到死的心挂了电话。

  我对钱的概念不多,我只是知道家里随时都缺钱,所以从工作开始我就没大手大脚过,30 岁之前没有出过国,只旅过一次游。

  2006 年春节,我领了一万块奖金。决定我妈和我爸每人给5000。

  我妈说:“你给我6000 吧,给你爸4000,反正你爸的钱就是拿去打牌。”

  我说随便你吧,然后就把一万块给了我妈。然后我妈转身就给了我爸3000,自己留了7000。我觉得我妈这辈子这么喜欢与钱互动,上辈子和钱该有多过不去啊。

  那个春节,我过得非常糟糕。不允许空房间开空调预热,不允许客厅开吊顶灯,不允许用电暖炉,不能买矿泉水只能烧开水喝……我实在受不了了,和我妈大吵一架:“你知道我从来没有出去旅游过吗?

  你知道我住的房子是旧民宅吗?你知道我没有买过一件奢侈品吗?你知道每次我回湖南都尽量坐火车吗?这些我都能理解,但你不能让我活在古代!”

  我妈被气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大过年的一个人在房间里抹眼泪,我有点儿后悔,就过去劝她,然后她果然又说了:“你知道家里这几年是怎么过来的吗?你读书花那么多钱,又希望你能在北京买个房子付个首付,我和你爸……”

  “行了行了,你别说了。我不开空调了,不开灯了,我不待在家里总行了吧。”

  整个春节七天假,我在外面玩了五天,临走回北京,我妈站在客厅看我收拾行李,问我:“回北京钱够不够用?”我说够了。我妈说:“如果不够你就告诉妈妈。”我说哦。

  回到北京的时候,收拾行李,发现行李箱里多了一个信封,我好奇地打开,里面厚厚的一叠钱,数了数,两万。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同同,对不起,妈妈没有想到你一个人在北京过得那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