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0 后身上学到的(第2/3页)

  “怎么样,什么时候被开除啊。”她都很忐忑地回答:“估计快了,估计快了,我又得罪领导了。”问她怎么得罪了?她说:“领导好奇怪哦,在电梯里遇到我几次了,每次都问你是不是新来的。然后我今天很生气就告诉他:‘你别再问了,你都问过我三次了。’”

  大多数年轻人都怕被领导记住,但吃大闸蟹长大的苏铁胆子也大,我觉得领导要开除人的时候,应该很容易就想起她的名字吧。

  再后来我和苏铁后妈约吃饭,苏铁出来的次数少了,问起来才知道,那时微博有任务,无论新员工还是老员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业务量,每个月必须要拉多少个人注册微博才行。我深深地对此感到焦虑……她连自己的未来都找不到,怎么能找到那么多有微博需求的人呢?

  大概又过了一两个月,后妈说苏铁想和大家吃饭。出门前,我带了一张电影卡,等她宣布她新工作干不下去时,就送给她做安慰礼物。

  苏铁一脸灿烂,不太像被开除的样子。后妈说:“苏铁最近可得意了,三天就完成别人一个月的任务量。”我问:“你最近转行做安利了吗?怎么完成任务那么快?”苏铁说:“哦,同事们都是一个人一个人去说服的,我专门找那些协会,一个协会就好几百号人,我搞定两三个协会就完成任务啦。”

  我掏出了给她准备的电影卡,那时我觉得,一个刚入行的孩子,能把同样的事做得不一样,就有冲刺得第一的潜能。

  就在苏铁越来越被领导和同事信任的时候,她突然提出了离职,原因是不喜欢复杂的人际关系。我问她接下来去哪儿,她说有个奢侈品公司在找她,她想过去试试。“什么岗位?”我问。她嘻嘻一笑,回答:

  “门店销售。”

  不知道是90 后的孩子脑子想法奇特,还是根本没有危机意识,总之如果换成是我,怎样都不会做一个这样的选择。明明已经在一个新兴的行业做得风生水起,为何要换到另一个行业,从一个媒体的新生力量转行做一个奢侈品的门店销售,这个跨度多少会让人觉得尴尬吧。

  不过,这只是我的看法,对于苏铁,我想我有可能多虑了。从她初恋男友解答了困扰她多年的情感谜题之后,她每一次的决定虽然看似毫无章法,却总能全身心投入到所做的决定当中去。

  苏铁完全没有辜负她的决定,在进入奢侈品店大概两个月之后,她就成了最旺商业区门店的销售冠军。

  在一个毫无生机的城市里,有一群朋友最大的好处就是,随时随地能够为任何一个理由团聚庆功、畅想未来。

  在我们祝贺苏铁的时候,她说她很讨厌那些欺负新人的老销售,老销售都有老顾客,新人只能接待新客户。但每次新人接待完新客人,客人埋了单之后,过了好些天新人们才会发现自己的销售业绩都被老店员写在了自己的业绩里。新人敢怒不敢言,只能忍气吞声,抱团期待自己赶紧强大起来。

  突然有一天,苏铁给我发短信说:“同哥,我今天非常生气,跟一个店员绝交了。”我心一紧,连忙打电话过去问为什么。我担心苏铁年纪小,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万一把人给得罪了,自己也不占理,对她而言就是一场走不出去的困局。毕竟很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不是被工作给累残的,而是被人际关系给弄残的。

  一通电话之后,我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为苏铁的做法微微震撼,如果年轻的时候,我能这样去做,也许今天的我,对自我的认知会变得更为清晰。

  事情并不复杂,在这样的门店,每个销售都有自己的老顾客,其他销售是不能抢老顾客的。

  与苏铁同时期进店的销售接待了苏铁的老顾客,然后把业绩记到了自己的名下。

  苏铁找到对方,很认真地告诉她:“抢顾客的事情,从来都是老店员对新店员做的事,那时我们都被欺负,一起觉得不甘,可是你回过头就用这一招来对付我。这个业绩我可以不要,但我必须要告诉你,从今天开始,我们不再是朋友,而且,你未来所有的顾客都是我苏铁的。”

  苏铁冷静叙述的时候,像极了电视剧中暗流涌动的转折剧情,我甚至能想象到另一个店员尴尬的表情和不知所措的样子。

  我问苏铁:“为什么你要直接告诉对方呢?”因为在我的印象中,苏铁凡事都往乐观了想,从不生气,更谈不上摊牌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