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双鸽》寓言的活样本(第5/8页)

① 歌德《浮土德》中的人物,经不起浮土德的诱惑而堕落。

在意大利和德国,法国人是万恶之源,众矢之的,但是上帝,在继续履行自己的天职……(余言如勒弗朗·德·蓬皮尼昂赞美诗中所说)荷兰大饭店老板不仅仅把自己的火撒在旅客的身上,他们的账单也留下了他悲愤的阴影。后来,他儿子败光了家财,格代翁·布鲁讷觉得他是个间接的祸根,便什么也不给他,包括面包、水、盐、火、住房和烟!在德国,对一个开旅店的父亲来说,实在是诅咒败家子的极端做法了。地方当局不了解做父亲的开始也有错,只认为他是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最不幸的人,便来帮他的忙;以德国人的方式找弗里茨的碴儿,把他逐出了自由城的土地。在法兰克福,司法并不比别的地方更有人情味,更合理。很少有哪个法官会追溯罪恶与灾祸之源,探清最先泼出水来的水瓮是谁捧着的。既然布鲁讷忘了他儿子,那他儿子的朋友也就不再把旅店老板放在心上。

啊!要是这个故事能在提词厢前向全体观众演出,那它准会比幻梦剧《魔鬼的未婚妻》精彩得多,尽管公元三千年前在美达不索米亚上演的那个寓意崇高的故事已经演出了几十万次。那天看戏的有记者,花花公子和一些巴黎女郎,他们纳闷在时髦的巴黎人中从哪儿冒出这么一张惨兮兮的德国人的脸,孤独一人在包厢里观看这出首次上演的新戏。

弗里茨徒步来到斯特拉斯堡,在那儿遇到了“圣经浪子”在《圣经》中未能觅到的东西。这便是阿尔萨斯表现出的优越之处,在这里,跳动着千千万万颗宽宏大度的心,向德国显示了法兰西精神与日耳曼凝聚力结合在一起的美。几天前,威廉刚刚从父母新那儿继承了一笔遗产,拥有了十万法郎。他向弗里茨张开了双臂,向他敞开了心扉,敞开了家门,敞开了钱袋。

不幸的弗里茨浑身尘土,仿佛害了麻风病,在莱茵河彼岸的一位真正的朋友手中接过一枚真正的二十法郎的硬币,若要描写当时的情景,那无异于想要创作一曲颂歌,但唯有品达才能用他的希腊语向普天下的人广加宣扬,唤起行将泯灭的友情。请把弗里茨与威廉这两个名字与达蒙与毕底亚斯,卡斯托尔与波吕克斯,奥莱斯特与毕拉德,杜布勒伊与皮梅雅,施穆克与邦斯,或摩诺摩塔巴的那两位朋友的名字列在一起,我们可以随意给摩诺摩塔巴的那两个朋友起个名字,因为尽管拉封登是位天才,但他塑造的不过是两个没有躯体,并不实在的影子。人们确实有理由将弗里茨和威廉两个陌生的名字与所有那些名人并列,因为如同弗里茨当初与威廉一起将自己的钱财喝光一样,如今威廉又在弗里茨的陪伴下,吃光了自家的遗产,当然还抽烟,抽各种各样的名牌烟草。

奇怪的是,两位朋友是在斯特拉斯堡的小酒店里跟斯特拉斯堡戏院那帮跑龙套的女戏子和再也愚蠢不过的阿尔萨斯姑娘稀里糊涂地把家产吃光的,而且方式粗俗不堪。每天早上,他们俩都互相提醒说:“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得拿个主意,用剩下的那点钱做点事。”

“哎!今天再玩玩,”弗里茨常常这么说,“到明天……噢!

明天开始……”

在败家子的生活中,今天是一个最自命不凡的家伙,而明天则是个胆小鬼,总是恐惧前者的胆大妄为。今天是古代喜剧中的卡皮塔诺①,而明天则是现代哑剧中的皮埃罗。等两个朋友用到只剩下最后一张一千法郎的钞票时,他们双双登上了王家驿车,来到了巴黎,住进了梅伊街莱茵饭店的小阁楼,店家叫格拉夫,曾在格代翁·布鲁讷手下干过领班。他把弗里茨介绍给了银行家凯勒兄弟当银行职员,每年六百法郎的薪水。莱茵饭店的老板格拉夫是大名鼎鼎的裁缝师傅格拉夫的兄弟。于是格拉夫裁缝又收留了威廉,替他记帐。就这样,格拉夫为这两个浪子找到了两个微不足道的差事,表示没有忘记当初在荷兰大饭店当学徒的日子。

① 意大利即兴喜剧的定型角色,色厉内荏,源于古罗马喜剧。

一个有钱的朋友没有对一个败光家财的朋友翻脸,一个德国旅店老板又对两个身无分文的同胞表示关心,这两件事也许会让某些人觉得这个故事是瞎编的,但是真正的事实往往像是传奇,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为了模仿事实,传奇作出了惊人的努力。

每年六百法郎薪水的银行职员弗里茨和拿同样数目工钱的记账师傅威廉发现要在巴黎这样一座到处阿谀逢迎的都市里过日子,实在困难。因此,到巴黎的第二年,亦即一八三七年,很有吹笛天分的威廉进了邦斯指挥的乐队,好挣几个钱买点黄油抹抹面包。至于弗里茨,只能靠发挥维尔拉兹家族后代的理财本事,多挣点工资。但不管他多么拼命,也许是天分有限,这个法兰克福人直到一八四三年才挣到了二千法郎的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