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本序(第3/3页)
作为新时代最初的一位诗人,但丁以人为本,强调人是有理性,有自由意志的,因此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神曲》中写的虽是来世,但反映的却都是现世的事物,这充分显示了但丁对于现世生活的兴趣和关心。他认为人应当克服惰性,追求荣誉;应当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伟大思想和坚强意志,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但丁在《神曲》中还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提倡发展文化、追求知识、追求真理。他对古典文化也十分敬仰,并以维吉尔作为理性和哲学的化身,引导他游历地狱和炼狱。
然而,但丁毕竟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他的思想有时也带有某些旧时代的痕迹。神学观点,中世纪的道德观乃至世界观的种种矛盾,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流露。例如,《神曲》一书的结构就含有一种神秘意义,这也是中古时期文学作品的特点。但丁在书中揭露了教会的腐败和堕落,却又不从根本上反对教会和宗教。还把信仰和神学置于理性和哲学之上。正因如此,他才安排了俾德丽采来作为他在天堂里的导游。这表明了但丁的这样一种信念:理性和哲学可以帮助人们辨认出邪恶的道路,但要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必须依靠信仰和神学。此外,他在对待诗中人物的态度上也常有矛盾之处。
《神曲》中既写了人世的黑暗现实,也写了对来世的美好憧憬。这种既非纯粹的现实主义,又非纯粹的浪漫主义写法,是这部作品的一大特点。但丁观察细致,想象丰富,描写准确鲜明,比喻贴切生动。因此,尽管《神曲》中人物众多,场面千变万化,但诗人往往寥寥数笔,就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把场景交待得清清楚楚,而所描绘的那些来世景象读来也颇有真实之感。但丁就是靠许许多多写得这样生动的细节,把自己的爱国热情、宗教感情、内心经验以及古往今来的各种事物组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神曲》通篇以格律严谨的三韵句写成。这是但丁根据民间诗歌中一种流行的格律创制的,每行包含六个音步,每三行为一组,每组中第一行与第三行押韵,而第二行则与后一组中的第一行、第三行押韵,也即韵脚的安排为aba,bcb,cdc……这种形式既适宜于叙述和描绘,又能用来辩驳和抨击,用它写警句也很得力。尤其重要的是,《神曲》不是用当时意大利作家们常用的拉丁语、法语或普罗旺斯语,而是用意大利俗语写的,这对于意大利文学语言以及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起过重大的作用,并使但丁超越了在他之前的一切意大利作家,成为第一位意大利民族的诗人。
在十六世纪之前,《神曲》名为《喜剧》。这里的喜剧两字并无戏剧的含义,因为当时人们把叙事体的作品也称为悲剧或喜剧;但丁的这部作品结局完满,故称《喜剧》。后来,人们为了表示对这首长诗的崇敬,在“喜剧”之前加上了“神圣的”一词。这就是《神曲》这一名称的由来。
编 者
【注释】
(1)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意大利文版序言(189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4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