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启示录的慰藉 专政之美和水泥中的蝴蝶之谜(第15/15页)
[12] 阿纳托利·亚历山德洛维奇·索布恰克(1937—2000),俄罗斯联邦宪法起草人之一,曾任圣彼得堡市长,是普京、梅德韦杰夫在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读书时的老师,任圣彼得堡市长时期,两人也是他的部下。——编者注
[13] 沃伊切赫·雅鲁泽尔斯基(1923—2014),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国务委员会主席、战时武装力量总司令,波兰社会主义政权最后一任国家元首。——编者注
[14]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俄罗斯著名知识分子,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院士。在戈尔巴乔夫支持下发起成立俄罗斯文化基金会,致力于保护和发扬俄罗斯文化传统的工作。——编者注
[15]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赫尔岑(1812—1870),俄国哲学家、作家、革命活动家。尼古拉·普拉东诺维奇·奥加辽夫(1813—1877),俄国诗人、政论家、革命活动家。两人为终生好友,继承十二月党人的思想,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提倡“俄国式社会主义”,后流亡海外。——编者注
[16] 谢尔盖·费多罗维奇·阿赫罗梅耶夫(1923—1991),苏联元帅,曾参加卫国战争,任苏军第一副参谋长时制订了入侵阿富汗的军事计划,1983年任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和武装力量总参谋长,1988年退役。1991年“八一九”事件之后,阿赫罗梅耶夫在办公室内自杀。——编者注
[17] 第比利斯事件:20世纪80年代末,格鲁吉亚极端民族主义发展起来,对非格鲁吉亚族进行攻击。1989年3月,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州要求升格为苏联加盟共和国。4月4日起,第比利斯市发生了大规模示威,反对阿布哈兹族的要求。但后来运动转向要求格鲁吉亚民族独立。4月9日凌晨,军队开始使用橡胶棒、“特殊物质”、工兵铲等工具驱逐示威者。事件中有16人丧生,200多人受伤。维尔纽斯事件: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从苏联独立,1991年1月9日苏联派军队前往干预,1月13日苏军“阿尔法”特种部队进攻维尔纽斯的广播电视中心,与立陶宛人发生暴力冲突,事件导致13名立陶宛人和1名苏联军官死亡。——编者注
[18] 安德烈·普拉托诺夫(1899—1951),苏联作家。《共和国居民》《切文古尔》《基坑》《初生海》等,因讽刺官僚主义,揭露现实,受到不公正待遇,作品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才得以发表。——编者注
[19] 福罗斯是克里米亚一个村庄,建有戈尔巴乔夫的别墅。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在此休假期间发生了“八一九”事件。——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