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级差地租II第三种情况:生产价格上涨。结论(第5/6页)

{因为上述第三种情况,在手稿上只有一个标题,没有详细阐述,所以编者的任务,是象上面那样尽力予以补充。此外,编者还要根据以上关于级差地租II包含的三种主要情况和九种派生情况的全部研究,得出一般性的结论。但手稿所举的各例是不大适合这个目的的。第一,这些例子中加以比较的各级土地,在面积相等时它们的收益之间的比是1:2:3:4;因此,差额一开始就已经过分夸大,并且在进一步引伸在这个基础上作出的各种假定和计算时,会得出十分不近情理的数值。第二,这些例子会引起完全错误的假象。如果肥力程度成1:2:3:4之比,地租成0:1:2:3的序列,人们立即就会认为,可以从第一个序列推出第二个序列,并以总收益的二倍、三倍等等来说明地租的二倍、三倍等等。但这是完全错误的。甚至当肥力程度的比是n:n+1:n+2:n+3:n+4时,地租的比也会是0:1:2:3:4;地租不是和肥力程度成比例,而是和以无租土地作为零计算的肥力差额成比例。 手稿上的表是为说明正文而必须列举的。但为了给以下的研究结果提供一个明显的基础,我在下面举出一系列新表,在这些表中,收益是以蒲式耳(1/8夸特或36.35公升)和先令(=马克)计算的。 第一个表(表XI)相当于以上的表I。其中列举五级土地A—E的收益和地租,第一次投资50先令,加上利润10先令,形成每英亩的总生产费用=60先令。谷物收获量定得很低,每英亩10、12、14、16、18蒲式耳。由此得到的起调节作用的生产价格,是每蒲式耳6先令。 以下的十三个表相当于本章及前二章论述的级差地租II的三种情况,假定同一土地每英亩的追加投资为50先令,生产价格不变,下降,或上涨。这三种情况中的每一种情况,又按照第二次投资和第一次投资相比时生产率1.不变,2.降低,或3.提高的不同情况分别加以说明。这里还列举了几个特别可以说明问题的变例。 第一种情况:生产价格不变。这时我们得到: 变例1:第二次投资的生产率不变(表XII)。 变例2:生产率降低。这种情形只能发生在A级土地没有第二次投资的时候。这样一来,或者 (a)B级土地也不提供地租(表XIII),或者 (b)B级土地不是完全没有地租(表XIV)。 变例3:生产率提高(表XV)。这个情况也排除A级土地上的第二次投资。 第二种情况:生产价格下降。我们得到: 变例1:第二次投资的生产率不变(表XVI)。 变例2:生产率降低(表XVII)。 这两个变例都假定A级土地不加入竞争,B级土地变成无租土地,并且调节生产价格。 变例3:生产率提高(表XVIII)。A级土地在这里仍起调节作用。 第三种情况:生产价格上涨。这时可能有两种方式:或者A级土地仍然是无租的,并且仍然起调节价格的作用;或者比A级更坏的土地加入竞争,并调节价格,因此A级土地也提供地租。 第一种方式:A级土地仍然起调节作用: 变例1:第二次投资的生产率不变(表XIX);在我们的假定下,这个情况只有在第一次投资的生产率降低时才会发生。

变例2:第二次投资的生产率降低(表XX);这种情况并不排除第一次投资生产率不变的现象。 变例3:第二次投资的生产率提高(表XXI);这又假定第一次投资的生产率降低。 第二种方式:一种较坏的土地(以a表示)加入竞争;A级土地提供地租。 变例1:第二次投资的生产率不变(表XXII)。 变例2:生产率降低(表XXIII)。 变例3:生产率提高(表XXIV)。 这三个变例都和问题的一般条件相符合,无须进一步加以说明。 现在列表如下:

表XI

土地等级

生产费用(先令)

产量(蒲式耳)

售价(先令)

收益(先令)

地租(先令)

地租的增加

A

60

10

6

60

0

0

B

60

12

6

72

12

12

C

60

14

6

84

24

2×12

D

60

16

6

96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