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第2/4页)

然后他就对莱拉动粗,挥起老拳击打她的胸部、脑袋和腹部,拉扯她的头发,推她去撞墙。阿兹莎尖叫起来,拉着他的衬衣;察尔迈伊也哭喊了,试图让拉希德离开他母亲。拉希德推开两个孩子,把莱拉放倒在地,不停地踢她。玛丽雅姆扑在莱拉身上。这时他不停地踢着玛丽雅姆,嘴角唾沫横飞,双眼放出恶狠狠的光芒,一脚又一脚,直到他再也踢不动。

“我敢保证,有一天你会逼得我杀了你,莱拉。”他喘息着说。然后他气鼓鼓地走出房间。

钱花光了,他们的生活开始蒙上了饥饿的阴影。如何填饱肚子竟然很快成为他们生存的关键所在,这让玛丽雅姆措手不及。

如今,别说肉菜,光是白米饭也成了罕有的盛宴。他们每天用餐的次数越来越少,吃进的食物少得令人担忧。有时候,拉希德会买回一罐沙丁鱼和一些吃起来像木屑的面包。有时候,他冒着被砍掉双手的危险,偷来一袋苹果。他在杂货店小心翼翼地把罐装的馄饨装进口袋,他们把馄饨分成五份,最大的一份给察尔迈伊。他们生吃撒了食盐的芜菁。晚饭则吃发烂的莴苣叶和变黑的香蕉。

突然之间,饿死变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有些人选择了在饿死之前自尽。玛丽雅姆听说邻居有个寡妇捏碎了一些干面包,拌上老鼠药,给七个孩子全都喂了毒面包。她给自己留下了最大的一份。

阿兹莎的肋骨开始从皮肤之下显露出来,脸颊上的肉也消失了。她的小腿变细了,皮肤变成淡茶色。当抱起她的时候,玛丽雅姆觉得她的屁股骨头好像要刺穿皮肤似的。察尔迈伊在房间里到处乱躺,无神的眼睛半开半闭;或者像一块破布那样趴在他父亲的膝盖上。他哭喊着说他要睡觉——当他有这个精力的时候——但是他睡得很浅,经常睡着、睡着就醒过来。玛丽雅姆无论在什么时候起床,总是有一些白点在眼前冒出来。她头昏脑涨,耳朵一直鸣个不停。她想起了当年每逢斋月开始的时候,法苏拉赫毛拉总是跟她提起的一句话:人们就算被毒蛇咬到也能入睡,但是饥饿的时候会睡不着。

“我的孩子就要死了,”莱拉说,“就在我的眼前。”

“他们不会死的,”玛丽雅姆说,“我不会让他们死的。一切会好起来的,亲爱的莱拉。我知道该怎么办。”

那天极其炎热,玛丽雅姆把布卡穿上,和拉希德一起步行到洲际饭店。如今,公共汽车的车费也成了负担不起的奢侈,等到爬上那座陡峭山丘的峰顶,玛丽雅姆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在爬坡的时候,她感觉到阵阵眩晕,有两次她不得不停下来,等待眩晕的感觉过去。

在酒店门口,拉希德和一个门卫打招呼、相互拥抱。那人穿着红色的西装,戴着大盖帽。他们聊起天来,看上去彼此很友好。说话的时候,拉希德的手放在门卫的手肘上。他指了玛丽雅姆一下,他们两人朝她匆匆看了一眼。玛丽雅姆隐隐约约记得这个门卫很面善。

门卫走进酒店,玛丽雅姆和拉希德在外面等待。从这个高地,玛丽雅姆能见到理工学院的景色,再远处是古老的卡尔卡纳区和通往马扎的公路。朝南看,她看到久已废弃的塞罗面包厂,连年的战火在它那灰黄色的墙面炸开几个大洞。南边更远处,她能望见达鲁拉曼宫殿的空旷废墟;许多年前,拉希德曾带她去那儿野炊。有关那天的记忆是一段往昔的遗迹,只是看上去,她仿佛不曾度过那段日子。

玛丽雅姆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事情和显著的建筑物上。如果不让自己的思绪游荡开去,玛丽雅姆生怕自己会失去勇气。

时不时有吉普车和出租车驶到酒店门口。门卫跑上来迎接那些乘客。他们都是些男人,带着兵器,留着大胡子,穿着长袍,他们下车的架势全都一样:顾盼自雄,耀武扬威。他们一边交谈,一边走进酒店大门,玛丽雅姆零零碎碎听到了一些话。她听到了普什图语和法尔西语,但也有乌尔都语和阿拉伯语。

“这些人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拉希德压低嗓音说,“巴基斯坦人和阿拉伯的伊斯兰教徒。塔利班是他们的傀儡。这些人才是真正的棋手,阿富汗则是他们的棋盘。”

拉希德说他听到一些传闻,据称塔利班允许这些人在全国各地设立秘密的营地,一些年轻人在那儿被训练成人体炸弹,为圣战组织卖命。

“他怎么去了这么久?”玛丽雅姆说。

拉希德呸的一声,踢起泥土盖住那口痰。

一个小时之后,他们——玛丽雅姆和拉希德——跟在那个门卫后面,走进了酒店。他们穿过凉快的大堂,鞋跟一路嗒嗒地踩在铺了瓷砖的地板上。玛丽雅姆看见两个男人坐在皮椅上,中间摆着两把来复枪和一张咖啡桌,他们喝着红茶,吃着一盘涂着糖浆的饼干和撒着糖粉的面包圈。她想起爱吃饼干的阿兹莎,然后移开了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