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雏凤鸣 第二十九章 朝光千门曙(第6/7页)

朱瞻壑也就懒得再和她解释,一甩手走了。

他带来的两个侍婢连忙尾随而去。

最终结果是朱瞻壑和朱瞻圻一人挑了两个女孩子回去。为此,朱瞻壑振振有词:“什么好事都先尽着他,难不成我们不是皇爷爷的孙儿吗?既然他的一妃两嫔都定了,那其他的人,怎么也得先随我们的意,大老远从乐安来,带一个回去太少了吧。了不起,回去我和父王讲,皇爷爷赐的,一妃一嫔,也算和皇太孙差不多,皇爷爷的心可不能太偏。当年皇祖母都答应我自己选妃的,皇爷爷您可不能事事都让皇太孙占先。”

朱瞻圻当然也乐意自己相看的,这可比父王给他定的只看家世不论人品要中意。

永乐帝知道,二儿子朱高煦为这两个孙子挑选的正妃,都是对汉王府有助力的,但自从他强迫朱高煦就藩,就打定主意不让汉王坐大,免得将来兄弟相争,引起纷乱,所以对这样的结果乐见其成。

给他们一人两个,太子妃也不好说朱瞻埈只给一个,只是说埈儿的正妃是李良娣选好的,不好再改,这两个就都为嫔。

永乐帝于是直接下旨,将朱瞻壑和朱瞻圻的一妃一嫔、朱瞻埈的两个嫔和之前定的正妃秦雪怡都过了明面,并限择日完婚。

这样一来,朱瞻基连妃带嫔就余下了五个,胡氏善祥为皇太孙妃,孙氏清扬、何氏嘉瑜为贵嫔,赵氏瑶影、袁氏瑷薇为嫔。

朱瞻壑辞行前和孙清扬说,他这是采取迂回路线帮她减少竞争对手,免得一嫁给朱瞻基就得多女共侍一夫。

孙清扬当然鄙视他,说他是自己对着美色动心,打着为友除奸的旗号趁机满足私欲。

不被理解的朱瞻壑有些郁闷地走了,而少了三个嫔妾的朱瞻基听到这消息不但没生气,反而如释重负。

太子妃为此笑他:“你这孩子,好像倒减了负担似的。”

朱瞻基嘴角轻扯道:“这不也正是母妃的意图吗?只不过,母妃您不要太自作聪明了,这一次要不是阿壑在里面搅浑水,您此举固然给二叔添了堵,又何尝不会引起皇爷爷的疑心?”

太子妃惊愕地看着他。她是不想皇太孙的后宅里,都是永乐帝指的人。帝王家的婚事,通常事关前朝权贵的倾斜平衡,永乐帝塞的人太多,她和太子能够塞的人就相应减少。这能够为太子所用的外戚也就少了,她自然不愿意看到那种局面出现。

却没想到这样都被瞻儿看了出来。

也幸好朱瞻壑因为和孙清扬情分非比寻常,她算准了他不会看着孙清扬吃亏,自己的计划才能够顺利进行。

权谋谋的是人心,如今看来,瞻儿的眼睛,还真是看得长远啊。

幸好,这个是她生的儿子。

太子妃惊愕之余又有些安慰、庆幸。

朱瞻基笑着坐在椅上,将盘中的花生抓了一把在手上,用手指捏开,放到嘴里细细嚼完。

“母妃不光是想给二叔添堵,那余下的三个里面,有您的人吧?用这样的方式埋暗桩,看似高明,其实没什么用的,朝廷过去的人,就算是皇爷爷亲指的,二叔怎么会信任?不是阿壑整这么一出,她们过去也就是个嫔,出点儿意外没了,皇爷爷也不会说什么。母妃怎么糊涂了?”

太子妃有些感慨,她没想到儿子这么快就能明白自己的意图。她也知道此举有些不妥,但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了,汉王去了乐安,固然解除了近在身边的威胁,却也不好掌握他的动静。太子对阴谋诡计完全不上道,她再不操心,什么时候被人捅了刀子都不知道。

“二叔、三叔那边,母妃不用操心了,我会派人盯着的。朝堂上的事,以后不用母妃操劳了,您管着这太子府的内宅,以后还有三宫六院,就很费心。等我这次完婚之后,皇爷爷已经决定要长居京都,京师这儿会交给父王监国,您会更忙的,要注意身体。”

虽然朱瞻基表情淡淡的,但他说的话太子妃却觉得贴心极了,感动得声音都有些哽咽地说:“瞻儿长大了,能够为娘分忧,好,很好。以后这些事情,我都不会管了,都交给你。”

朱瞻基犹豫了一下,说:“母妃,清扬妹妹进门,不要太委屈她了。”

太子妃笑了起来:“你绕这么大一个圈子,最想和我说的,其实是这句吧。她是我自幼看着长大的,怎么会委屈她呢?你就放心吧。”

朱瞻基也笑着说:“哪里?我知道母妃疼她,这不是有胡氏为妃吗?我怕她会在清扬妹妹跟前立规矩,所以就多说了一句,母妃只当我没说,不用放在心上。”

又和太子妃闲聊了一阵,方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