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一地鸡毛(第4/6页)

在师里的时候,那时两人隔三差五地生活在一起,刘双林还没觉得方玮有什么。因为那时,方玮不停地值夜班,一周只能回来两三次,平时白天都上班,两人谁也见不到谁。每次方玮回来时,刘双林把饭做好了,就是洗脚水都准备好了,那些日子,现在回想起来是很幸福的。

自从调回到军区后,在刘双林眼里,方玮似乎变了。两人关在小屋里也交流点什么,可没说两句,就说不下去了。因为两人说话的本质和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说:机关里这次又调级了。

她说:爸爸的身体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他说:你爸和司令部的人熟不熟,能不能说句话,我要是提前晋一次级,就能申请到房子了。

她说:房子有什么用,别忘了咱俩调回来是照顾我父亲的。

他说:有房子住也不影。向照顾你父亲。

她说:你就死了那份心思吧,我爸都这样了,就是他不这样,也不会为儿女的事走后门的。

他说:你爸爸这人真难琢磨。

她说:他不是你爸,你当然不了解。

他说:真没见过这样的人。

她说:那是你少见多怪。今天晚上这些叔叔、伯伯,有谁为孩子走过后门。平时你们以为我们这些高干子女都是靠父母生活,那你就错了。

刘双林就不说话了。他睁着眼睛,望着黑暗,他感觉浑身上下每个毛孔都憋闷得很。他原以为,自己鲤鱼跃龙门,一下子就成为一个人物了,没想到的是,他仍然是个小人物。在机关里,他是职务最低的参谋,其他每个人的经历都比他老,这是在工作中;回到家里,他渐渐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融不到这个家庭中来。他只是个女婿,他时时刻刻,感受到自己是个外人。

孙阿姨从第一次见到他之后,就是那副不冷不热的态度。方部长倒没嫌弃他是农村人,在人前人后曾无数次地说:农村孩子好,本分。可在平时生活中,方部长也对他并没有多亲。有时候,方部长给远在千里的两个儿子打电话,方部长给儿子打电话时,神情是亲切的,话语里那是一种亲情在交流。方部长冲电话里说:你小子要干出个人样来,干不出个人样来,就别见我。你回来看我干什么?家里有小三呢,我还没老到不能动弹,你该干啥就干啥吧。

刘双林听着方部长和儿子的对话,他又羡慕又嫉妒。那一刻,他真想变成方部长的儿子,而不是女婿。这段时间以来,刘双林发现方玮也在悄悄地变化。在追求方玮的过程中,他一直认为方玮是个单纯得很没主意的一个人,他一味地对她好,这就足够了。当然,最后打动方玮的,也是刘双林这一点。她被刘双林的执著感动了,于是她嫁给了他。

父亲的病似乎一下子让方玮成熟了,她现在想的不是自己的生活了,而是这个家,甚至这个社会。

那一晚上,刘双林突发奇想,对方玮说:这日子过得也没什么意思,要不咱们要个孩子吧。

方玮听了,似乎怔了怔,半晌她才说:我父亲正病着,咱们在这时候要个孩子,添不添乱呢。

刘双林又想起了父母的来信,这段时间,刘双林的父母经常来信,每封信里都说刘双林老大不小的了,该要个孩子了。刚开始,刘双林并没认为要孩子有多么重要,随着生活的变化,他渐渐意识到,自己想要稳固和方玮之间的夫妻关系,有个孩子是很有必要的。他现在和方玮的关系其实很脆弱,如同一张纸,是经小住风吹雨打的。于是,他想和方玮生个孩子。

方玮不同意,他一时也就没了主意。

有一天,他又说:我父母年龄不小了,他们想抱孙子。

方玮从床上呼一下坐起来了,恨恨地说:你父母想抱孙子你就让我生孩子,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这时候生孩子,我父亲的病谁照顾?别忘了,调咱们到父亲身边工作是为了什么?

刘双林说:你父亲那个级别的领导,不是还有组织吗?

方玮在黑暗中瞪着刘双林恶狠狠地说:刘双林,我发现你这人太自私了,简直就是个农民。

一句话捅到了刘双林的心窝里,平时他最怕别人说他是农民。他在这些高干子弟面前,为农民出身感到自卑没有底气。在追求方玮的时候,身边许多人都对他说:刘双林算了吧,别瞎子点灯白费蜡了,人家干高子女能嫁给你吗?

后来,他终于成功了,他有一种胜利的感觉,让那些泼过凉水的人瞠目结舌。然而现在他终于成为了高干子女的女婿,他时时刻刻仍能感受到农民出身的悲哀。

今天这话不是别人说的,正是方玮说的,他的心一下子凉了。他怔了一下儿,半天才反应过来,心虚气短地说:你、你也嫌我是农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