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幸福从天而降(第2/4页)

李支书说了半晌,看到了一旁的李亚玲,话题就转了,他说:闺女,你和卫平好,爹举双手赞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咱们全公社各大队的干部,卫平你最年轻,你扎根不走,以后准能上个县里,省里啥的,没跑!你信我的。

章卫平听了前支书的话,心里顿生豪情,但他嘴上却不说,他只是说:老支书,咱不说这些。

在章卫平的心里早把未来的蓝图描绘好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他要一直作为下去,十七岁的时候没能去越南参战,现在他二十岁却阴差阳错地成了放马沟大队的党政一把手,他此时有了一种胸怀全球的境界,他要把自己的理想扎根在这片沃土中,让它生根、开花、结果。他不希望父亲小瞧自己,没有父亲他照样可以生活得很有理想,如果有一天,他当上了县委书记走到父亲身边,那将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啊。他为自己的远大抱负激动不已。章卫平一直在寻找着努力上进的机会,他不甘于在放马沟大队永远这么干下去。

他想着机会的时候,机会真的就来了。县里给公社两个上大学的指标,这两个大学生是去省里的中医学院,到那里进修,毕业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当一名医生了,救死扶伤是一件多么光荣的工作呀。

这个指标公社研究来研究去,决定把这个名额让给章卫平。章卫平是扎根青年,早已经是全公社的典型了,另外,他年轻又有文化,况且,父亲又是军区副司令员。虽然父亲在章卫平回老家插队没有和地方父母官打过任何招呼,但章卫平的存在,所有人却是有目共睹的。章副司令不仅是军区副司令,他还兼着省委常委。这是一棵无形的大树,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他的的确确真实地存在着。

当公社的领导找到章卫平谈话时,章卫平连想都没想就说:这个指标给我们大队吧,但我自己不能去,还是让有理想的知识青年去吧,医生是给咱们自己公社培养的,不管怎么说,我是个外乡人,我去了怕影响不好。

章卫平现在已经很成熟了,他知道如何艺术地表现自己心中的想法了。他说这些话一半是真的,另一半是给人听的。他刘这种工农兵大学生是不感兴趣的,如果他想回城,随时随地都可以回去,用不着上什么学。况且他也不想上学,如果这时候把名额让给别人,在他的年轻的政治生涯中,无疑是一件贴金的事情。他已经想好了,这个名额到手后,他要让李亚玲去上这个学。

公社领导见章卫平说得这么情真意切的,很快就同意了他的想法。在那年的七月份,章卫平怀揣着大学生推荐表,意气风发地走在乡间的大道上。这时太阳西斜,火热地照耀在章卫平的身上,此时他的心情如同乡间的庄稼地,正在茁壮地成长着。他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也看到了李亚玲的未来。他坚信自己以后的生活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他也希望自己的恋人发生变化。李亚玲不可能当一辈子赤脚医生,她要发展,这样的恋人才能比翼齐飞。不仅自己要进步,李亚玲也要同时进步,这样的日子才是幸福的。

章卫平回到大队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他一眼看见准备下班的李亚玲。李亚玲也看见了他,两人对视着。

章卫平无法掩饰自己的喜悦,他挥挥手说:亚玲,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两人脚前脚后地进了大队办公室,他有些迫不及待地从怀里掏出了那份入学推荐表,放在了李亚玲的面前,嘴里说芦:你看,这是什么?

李亚玲起初没有反应过来,她惊愕地望一眼推荐表,又看一眼章卫平。章卫平才说:这是给你的。

给我的?李亚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知道上学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工农兵大学生已经招过好几届了,刚开始上学前,都在说为工农兵各单位培养大学生,可毕业的时候,这些学牛几乎没有一个人回到农村来,他们在城里成了国家干部,可以说大学生活能让一个人一步登天。她做梦都不敢奢望这样的机会会属于自己。她一下子抱住了章卫平,压低声音说:卫平,这个表真的是给我的?她的眼里闪着激动的光泽。

章卫平就势把她抱在了怀里,一边亲吻着她,一边说:真的,唔唔,真的是给你的。

他在那天傍晚嗅到了从李亚玲身体里散发出来的女人体香,这样的味道一阵阵让章卫平着迷,他太爱眼前这个女人了,如果这时李亚玲提出什么样的条件,他都会满足她。李亚玲是哪一点在吸引着他,他说不清道不明,反正就是为李亚玲着迷。爱情可以让人失去理智。那天晚上,两个人相拥了许久,他们都忘记了时间和地点。

李亚玲一遍遍地说:我真的要上大学了,我要上大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