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那个脸色苍白的少女刚走进书店,马林生便注意到了她,他一直用不易察觉的瞥视追随着她。那是个朴素干净学生打扮的少女,有着一张非常年轻瓷器般光洁的脸蛋和略显单薄但已发育的苗条身材。在日光灯的照耀下,她的两粒黑瞳仁点漆一般闪闪发光,但嘴唇仿佛褪了色和周围的肤色同样苍白。这正是马林生喜欢的那型少女。每当看到这类少女,总要在他心里引起一种痉挛般的心酸和几乎啜泣的感动,犹如听到一首熟悉的旧歌看到一张亡友的旧照片。这类少女现在已难得一见了,而在他年轻的时候比比皆是。

对女人的看法他十几年不改初衷,基本保持了当他第一次用男人的眼光看世界时的审美观点。这也正是当他前妻由一个这类少女变成一个时髦娘们儿后他们之间发生问题的症结所在,他不能适应并且习惯这种不可逆转的变化。

那个少女在各大出版社专柜前走动、浏览着,不时停下来随手翻阅。马林生设计着自己的迂回路线,利用各种含义不清的动作的掩护从容地向她靠近。

她停在一家主要出版文学类书籍的出版社专柜前,拿起一本本装潢不一的新书翻看,似乎有些迷惘。看来没有一本书能马上给她一个深刻印象。照这样下去,她可能一本书都不买离开这家书店。

“这本书不错。”马林生站在几步开外,一个不产生威胁的位置,指着她正要放回书架的一本书彬彬有礼地说,“一般读者都不能理解,很少人买,但确实不错。”

“是吗?”少女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友好的微笑,把书拿在手里,问,“为什么?”

“因为作者过于孤芳自赏,完全忽视了或者不去管读者其实大都生活在与他不同的环境中,奉行的价值观也是千差万别,如果缺乏带领很难本来也没兴趣过多关注他的缥缈思绪和心理潜流。”

“听上去你也不觉得这本书好嘛。”少女文静地注视他,轻轻说。

“这是我置身事外的说法。如果排除消遣性阅读的目的,挨过那最初的半小时,你会发现这本书在牺牲了可读性的同时赢得了一种自由:最大限度、不受任何拘束地表述自己最真挚的、不经任何装饰的原始感情。你可以看到一个人赤裸裸的内心世界。从激情的角度说,充分外露的。”

“我不太懂你的意思。”少女坦率地说,“难道这本书不是晦涩的吗?”

“从赏心悦目的尺度说是的。”马林生和蔼耐心地说,“对多数仅抱有消磨时光的打算的人来说是的。但对少数,个别,那些渴望认识人类,了解、结交另一个同类并不仅仅局限于共饮同舞的人来说——不是的。”

少女默不做声,略带困惑地翻看手里的那本书,显然,她仍旧不明白马林生的话的含义,更别提那些躲躲闪闪的暗示了。马林生佶屈聱牙的长句妨碍了她的收听能力。

“这么说吧,我们拿这本书作个比较吧。”马林生从书架上拿下一本近期畅销的情节小说,“这是本可读性很强的小说,任何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都能毫不费力地读懂它。但这里有什么呢?空无一物,只有精心编织的情节和经过概念规范的人物,尽管那些对话很精彩很俏皮,但没有一句是发自肺腑的。作者给了我们什么?什么也没给。至多是很吝啬地流露一点实感其余都是矫情。他的全部精力都用于推动情节,按逻辑的当然发展预设线索,使整个故事天衣无缝、圆满无缺。他像织手套似的编这个小说,像用一个长竹竿去河里捞东西小心地保持着距离不想弄湿自己一点。布娃娃再漂亮也没有一个丑孩子嘴里的那口热乎气儿……”

“我正想找这本书,它搁在这儿我怎么就没看见。”少女热切地抓过马林生用作反面教材的那本书,随手扔开手里的那本,坦然地十分感谢地望着马林生,“我到处转,就想买这本书。”

马林生有些失望,但作为一个书店营业员他又不能拒绝出售任何东西,只能趁势建议:

“这还有几本这个人写的其他书,您不想看看吗?”

“不,我就买这本。”少女翻看着书摇摇头。她拿着这本书拔腿要去收款台交款,抬头看到马林生颇为扫兴地站在一旁,便顺手捡起刚才他热心推荐的那本书,微笑着说:“这本我也拿去看看。”

马林生脸上露出微笑,鼓励地朝少女点点头,似有几分欣慰。

“这本书怎么样?好看吗?”一个男人拿着另一本书扭过头来问马林生。

“一般。”马林生简短地说了一句,撇下那个男人走回他通常站立的位置。

身旁的几个同事似乎注意到了他刚才和少女的热心交谈,脸上都带着淡淡的笑意,迎着他看。